用文字书写青春——轨道事业部项目通讯员如是说

发布日期:2017-09-26 信息来源:企业文化部 作者:​刘可馨 沈涛 王春松 杨晓鸿 字号:[ ]

天道酬勤,有志青年握紧拳头,在内心对自己说,用漂亮的字体认真写好每个字的每一划,刻进勤奋的血液。梦想跟着时间成长,青春的背影在夕阳下慢慢拉长,一支笔,一张纸,书写青春。

24、5岁,青春年少,怀揣梦想,意气风发,来自五湖,短暂相聚古滇之城,匆匆走向四海。他们的专业或许与工程毫无瓜葛,但是他们来了,他们看见了,他们记录了,他们征服了。行成于思,他们把镜头对准攻坚克难、管理提升、关键节点、文明施工、质量精品创造、大上快干的场景,重点拍摄;笔尖对准优秀典型、生产一线、先进事迹等情景等方面,重点记录,做实做细宣传工作,为生产经营鼓劲、为质量效益监督、为发展成就喝彩的作用。如今他们是扎根一线的通讯员,虽普通却不简单,在公司和集团官网上,随时看得到他们的身影,或长或短,看到他们的消息,或浅或深。

 他们不囿于过去,更不惧怕将来,活在阳光雨露的今天,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像一束光拥簇另一簇光,并肩携手,青春飞扬。

刘可馨:拥抱文字

刚入职不到两个月,被问到“你不是通讯员么”的时候,下意识说了“我是”,无论曾经怎样看待文字工作,如今我已经确实拥抱了这份工作。

从来没有想过会做文字工作。虽然在长达18年的求学生涯中,我都在与文字、文学纠缠,但正如我的本科老师所说,文学专业能培养出作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的同学们多数成为了老师、公务员,从事新闻记者行业的都在少数。曾经我也认为自己并不会以文字为生,与文字最多的交集大概会是撰写公文。因为我认为自己并不具有写字的灵性与天分,对事物感知淡漠,将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并不那样得心应手。命运始终有着圣手,推着我朝向了一名通讯员之路,不仅要写,还要写自己“一头雾水”的工程,若要干好,还要像半个记者那样去采访、拍摄、了解情况。

通讯员是我舒适圈以外的工作,我接受了它,战战兢兢地,始终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它。但是我记得在看到我的名字与文字规整的出现在公众平台上时的喜悦,日子还长,希望有一天,“一头雾水”变成“心有明镜”,我能更加理直气壮地、抱着对自己的认可,说出我是“通讯员”。 

沈涛:喝掉青春

其实从未想过自己会来到一个曾经羡慕的地方工作,但是的确来了。是的,生活本就不如诗,不会如心间那股荡气回肠一般入人心脾。但的确生活又像诗。

李健的一首《当我老了》仿佛把每一位80后,乃至于90后推向了一处低沉的悬崖:当我老了的时候,拿什么回忆青春。

不必去感叹当我老了,其实在生命的长河里,在现实的波涛海浪中,我们时时都在回首,小时候,我们盼望着长大,长大了能够脱离父母家庭的约束,自以为可以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又或许早日长大,我们就能有足够力气去为父母分担一份责任,我们就可以像隔壁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玩耍……

上小学时,我们渴望能像初中的学长们一样驰骋在球场,能像初中的学姐们一样随心所欲的打扮自己;

初中时,我们向往高中生活,至少不必在为了寒暑假作业而烦恼,至少父母不会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至少初中生会叫我一声学长;

高中时,我们梦想着大学生活,不用去考虑高考的压力,告别了每日每夜的晚自习,再坚持三年就能彻底解放;

当我们上了大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身边一起陪你疯过、笑过、哭过的人越来越远,我们离社会却越来越近了。

工作以后社会残酷、竞争压力大等在大人们眼中的问题,对于我们而言不足为虑,因为我们有昂扬的斗志。

多少年之后……

现实给予我们太多的挫败与考验,让我们摆脱了稚嫩的孩子气,逐渐学会了责任与担当,但那一份拼搏仍存心中;在这里,我们有过失败,也有过欢笑,更多的是一群无畏困难险阻的人在一起拼搏。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别等我们老了追悔莫及,人生不留遗憾。

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当我老了,我会带着我的子孙再回到玉磨,登上最高处,自信的告诉他们:这里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在这里晒下了青春的泪水与汗水,无怨无悔。

出发吧,喝掉整段青春,趟掉孤寂和荒野。 

王春松:华茂春松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人如其名,屹立于悬崖峭壁的不老青松,历经寒暑,扎根大地,坚韧不屈,始终如一。如歌般的岁月里,默默坚守,守住了青春,也守住了梦想。

从校园迈入社会,在这个青春灿烂的季节里踏上了这一生中寻梦之旅。怀着对写作的一份坚持,怀着对文字的一腔热忱,一路走来,将作为通讯的生活描绘得绚丽多姿。正因为热爱, “通讯员”这个身份很快成为“标签”。

盛夏七月,背上行囊,乘明月清风,鞭挞青春年华。从昆明到深圳,从深圳到武汉,匆匆告别,匆匆成长,认识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

刚开始工作成绩差强人意。并非善于表达的人,与表达自己相比,更愿意做一名倾听者,记录身边的那些真实的事迹。后来,渐渐意识到通讯员责任并不小。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时报道新的工程动态、经验与做法,更重要的是传播正能量,激发更大热情投身于工程建设。常思多写、深入工地、多方请教便是他宣传写作提高的三大法宝。常常在深夜里苦修内功,顶着严寒酷暑奔波工地,总有向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请教不完的问题……

2016年2月7日,第一次在工地度过的除夕,也是第一个离家在外度过的大年夜。年长的同事虽然之前说过干工程的过年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但这一刻真的到来之时,内心五味杂陈。节后明白:从事所做的工作,接受它,热爱它,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番风景。

2016年7月,武汉遇特大暴雨,“抗洪抢险,青年争先”,冒着暴雨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瞬间,雨水打湿了背脊,没过了膝盖,淋湿了摄像头,依旧坚持。2017年4月,奔赴了中老铁路,在中老铁路上开始新的历练,在通讯的岗位上,与“一带一路”中共舞……如今,转战广州白云区。

这条路很长,但也很美,希望能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成为点缀这苍茫天地间的一抹绿色。

杨晓鸿:偷师“南周”

喜欢大气的作品,喜欢南方周末的风格,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学到南周的精髓。出差到广州天河,去天河体育馆的路上,拐角处看到南周的标识——在这里读懂中国,内心颇为激动。希望一直这么幸运,下一站或者路边拐角,美好的东西就等在那里。

分享一段南周的新年献词:

这是你拥有的时间,这是你编程的生活。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我们或许经历挫败,但梦想总会如旭日之升;我们也许曾经心痛,但希望总会如皓月之恒。这希望与梦想不在远处,就在你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在你我对责任与权利的坚守,以及对人格道义不断超越。

没有一次经历会白费,没有一声叹息不留下回响。即便走遍千山万水,始终保持能力重回原乡。那里有泪水打湿的童年,那风中飘飞着母亲的白发。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轻轻对自己道一声:辛苦了。然后每一天早起,去追赶初升的朝阳。

祝福在岁月中走失的伙伴,愿你们找到幸福。祝福身边的每一位朋友,愿你们在变与不变的永动中锁定美好,在确定与不确定的更替中确定幸福。”

一年的工作的体会大抵如此,对生活的感触大抵如此,对身边人的祝愿也大抵如此。我们处于能够兑现梦想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做梦者才杰出。 

每天都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寒来暑往,地铁站的来来往往,住院部的生老病死,菜市场的柴米油盐,人海茫茫,历史并不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亦不会因为某个节点的到达而停止不前,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泅渡时间三峡,重新出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