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口粮

发布日期:2018-12-03 信息来源:企业文化部 作者:胡忠恕 摄影: 字号:[ ] 分享

五十七年前,我从以礼河水力发电工程局技术科调到一级电站工程处技术组,在工人集体宿舍住了一个多月。

集体宿舍是一个巨大的房间,形同仓库,土坯墙,木屋架,小青瓦顶,素土地面。房两侧墙壁上有一排小方孔作为窗口,室内分三排放了几十张双层床。床上用板皮和木料钉成,很粗糙。那时大伙儿的生活十分简单,除了床上用品和两件换洗的衣服,别无他物。吃饭都在工地食堂,排队买饭,一双筷子和一个大碗就成。

住在这里唯一让我不习惯的就是睡不好觉。好几十号人住在一起,上白班、夜班、中班的都有,晚上刚趟下要入睡,上夜班的出发了,不一会,上中班的又回来了。工具碰撞声、说话声、洗漱声响成一片。

我们的工人多是普工,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青年,但有一天邻铺却出现了一个老人,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大约五十多岁,每天早上天不亮便起床。咳嗽一阵,在两排床之间的过道上烧一小堆火,小锅里煮水,抽起旱烟。水开了,老人从床下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口袋,抓了两把像萝卜干一样的东西放入锅里,煮了一会儿便连汤带水吃起来,嚓嚓有声。他不上班。我很好奇。

中午休息时我同他攀谈起来。他的话难懂,夹杂着不少方言。他说自己是会泽一个村的农民,来工地看他儿子,已经三天了。儿子上夜班,他就睡儿子的床。锅里煮的东西是蔓菁,这是一种和扁圆萝卜相似的菜,切片晒干煮了可以当饭吃——他们那里的人都把这种东西当口粮。

“我们村离这里一百多里,全走小路,走了三天。”老人说。我便问他晚上住在哪里?他说,在山上的岩洞或者找一处避风的土坎,烧一堆火,晚上可以防狼,靠在岩壁上能睡上几个小时。

这时,他儿子端来一大碗苞谷饭,没有菜,饭上撒上一层盐,扒了一半给老人,老人也把蔓菁扒些给儿子。父子俩默默地吃饭,偶尔说两句话,声音很低,有时加上手势,很难听懂。

第二天中午,老人儿子又端了一大碗白米饭,没有菜,饭上撒了一层盐。说自己吃过了,全递给老人。老人迟疑了一会,想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接过来。儿子上床睡了。老人开始吃饭,细嚼慢咽,那模样如同在品味佳肴,吃得那么香甜,那么满足。其间,老人不时停下来,似乎在沉思。

再后一天,老人要回去了。他说,儿子是干重活计的,不能老吃他的口粮。

几十年光阴一闪而去。如今,每当看见餐桌上大鱼大肉被抛弃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位老人和他儿子的口粮,产生了不尽的遐想。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