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打造地铁施工“新名片”——记云南省“工人先锋号”成都地铁项目部

发布日期:2018-05-29 信息来源:企业文化部 作者:冉路超 字号:[ ] 分享

曾采访多个地铁工程项目部,但走进成都地铁18号线海昌路车站工地,依然眼前一亮:钢构下井安全通道标准牢固,黄红蓝黑四色相间的警示标牌夺人眼目。这个长460米、深28米的地下二层三柱四跨双岛式车站整洁清爽,地面冲洗得干干净净,闻不到半点施工现场常有的油烟味。运渣电瓶车缓缓开动,三二个工人专心忙碌着,左右两条成型隧洞,在灯光下旋转着一环又一环圆弧幽幽地伸向远方……   

2018年4月26日,水电十四局成都地铁18号线土建3标,荣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

“自2015年12月开工以来,我们的两个车站——海昌站和兴隆站,均通过了成都市‘安标工地’评审,兴隆站还获得成都首批‘优质结构示范工程’。项目部也2次获得成都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文明施工先进工地’,接待现场观摩学习10多次。以安全绿色工地打造地铁施工新名片,实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这是项目部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项目常务副经理文一鸣说。

做工程低调  对生活高调

这段日子,文一鸣感觉有点郁闷。他专门挑选来项目部的几个女大学生,其中一个竟然坐在年轻监理的电动车上与之“成双结对”地出入,竟然在他的眼皮底下就被年轻监理“撬”走了!这几个女学生,可是为项目部的小伙子专门挑选来的呀。

项目部的120多名职工,平均年龄29岁,班子成员清一色“80后”。年轻团队充满朝气,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一股不服输劲头。  

测量监测队的15名小伙“超负荷运转”,24小时随叫随到为施工服务。地铁测量最重要的是多级测量复核,他们针对控制测量、洞门钢环安装、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浇筑等重点难点环节、部位实时复测,确保盾构始发、接收的精度要求。盾构管片拼装测量,正常状况下每班一测,小半径转弯3环一测,遇到管片姿态不好就要1环一测,不分白天黑夜、上班下班,劳动强度极高。盾构机姿态测量,工作空间狭小,他们在盾构机上爬高下低,夏天汗流浃背,冬天浃背汗流。待到盾构区间贯通时,他们站在旁边只会憨笑。都说“云南人的最大优点是老实,最大缺点是太老实。”一句玩笑话,折射出来的却满是诚信!

 “这帮年轻人不错,”文一鸣一脸的自豪。加强队伍建设,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成功引进10多名技术人才和成熟的地铁施工班组的同时,文一鸣每月都与年轻人开一次“交心会”,尤其盯紧20多个项目后备培养人才。他告诫年轻人:做工程要低调,将工程建设的困难、风险和问题,充分考虑透;对生活要高调,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施工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包会有的”,对发展前景要充满自信。

“思想稳了,队伍才会稳。”为此,文一鸣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年轻人的婚恋等问题,至今仍为那与监理“出双入对”年轻女孩的事叹气。“项目部原来有一个张福的技术苗子,就因为对象问题离职了。即使我批给他每月三天特假,让他去西安与女朋友约会,也没有留住人,给我的震动太大了。”

当老实人 做规矩事

项目部团支部书记刘体龙,两年都没回云南保山老家过春节了。他所在盾构二工区的30多名青年人,采用8.63米成都首例大直径盾构机,分两班每班12小时地推进海昌路站至福州路站5548米的区间盾构施工。

项目部承建的18号线3标段全长11公里,始于成都天府新区天府大道海昌路站,经福州路站止于兴隆站,共有2站、2区间、3风井,涉及前期拆迁、管线改移、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盾构掘进等土建工程,合同金额24亿元。

刘体龙每天清晨6点上班,一头扎进高温、潮湿、机器轰鸣的隧洞内,紧抓工序一环扣一环地向前掘进,常常工作到夜里12点。中风化砂岩,强度达30——60兆帕,风镐打下去仅打出一个小白点,给他们的盾构掘进造成极大压力。下穿700米“浅埋深、长距离人工湖”重特大危险源——天府公园时出现涌水,刘彦、李袅、王东亮等小伙子一身泥一身水地排涌除渣,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吃饭,半个月才倒一次班。刘体龙累得持续高烧,住院7天除了白细胞下降外,却查不出其他毛病。

成都18号线是全国首条时速达140公里的地铁,工程特点是体量大、特重大危险源多、工期紧。十四局项目部承担的盾构施工段共7.2公里,除1500米高瓦斯段外,圴为低瓦斯段,施工安全风险高、防范和监测难度大。为此,他们科学合理配置内轴流风机,加强通风以有效降低瓦斯浓度。同时,在盾构机上安装瓦斯自动监控系统,对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改造,工区全面禁火,下井更换棉质服装。对高瓦斯段,则积极与业主、设计和地方政府沟通,优化施工方案,变盾构施工为明挖施工,不仅降低了安全风险,还使项目部计划投入的8台盾构机减为6台,节约施工成本1.7亿元。

“年轻人敢做敢拼,说干就干绝没有二话。”工区生产副经理余桂林说:人生真正的奋斗成长期不过20年,我们年轻人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对水电十四局而言,地铁施工还有许多空白,就看年轻人自己能蹦多高,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2018年3月1日,项目部经过218天的连续奋战,顺利完成海昌路——福州路1号风井左线1607米盾构隧道施工,创下8.63米大直径盾构高强度、高磨损、全断面中风化砂岩单月掘进451.8米的好成绩!这是18号线第一个区间洞通、第一个保持至今的掘进新记录。

2018年5月21日,项目部承建的兴隆站顺利通过验收,这是18号线第一个主体结构封顶、第一个通过实体质量验收的车站。

适应、学习、融合

“地铁施工节奏快,工序转换频繁,我们首先是适应和学习。”生产副经理王新豪认为,地铁建设的“开工条件验收”、“重大方案专家评审”制度,我们水电人要大力学习和推广。比如深基坑开挖前,必须经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和第三方监测的联合检查。只有同时满足技术方案、质量安全等12项开工条件,才能动工。盾构机的吊装和始发,低瓦斯盾构、高瓦斯明挖、高大支模等等重大工序转换,其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

针对年轻团队来自四面八方、地铁施工经验少、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实际,项目部先后组织培训390余人次、观摩学习26次。不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结果只能是落后、淘汰。

“水电施工是保姆式管理,地铁施工则是开放式管理”,项目经理郭振华对地铁施工颇有心得:监管部门多,环境复杂,强化对外协调能力,建立良好沟通平台,是关系施工局面能否打开的决定因素。项目管理要将“大盘子”分析清楚,避免“一刀切”单价,赚合理的利润。要转变水电观念,少“变更”、做“减法”。与协作队伍的合作如同年轻人谈恋爱,需要不断调整磨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否则造成亏损最后还是项目部买单……

海昌路站横跨整条道路,原设计需进行“倒边”施工,既拖延工期、加大成本,又增加了安全隐患。项目部及时与地方多个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以“架设钢便桥缩减半幅车道”的方式疏解交通,成为18号线第一个动工兴建的车站。机身长125米、重达353吨的盾构机体积大,组装需占用大量场地,项目部提前谋划,主动联系,当地政府提供了一条道路给他们作为组装工作面,保证了项目6台盾构机的及时组装和始发。

“在适应、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将水电一些好的做法,比如雾化机、仓面设计等,融合到地铁施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适应、学习和融合,使项目部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无损伤打捞装置》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地铁隧道下穿高铁等多股线铁路施工关键技术》获得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二等奖,《地铁大直径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成为中国电建工法。

适应、学习和融合,使项目部在成都地铁的施工建设步伐走得顺畅、坚实,项目工程始终受控、稳步推进。2016年的开局之年,他们完成产值9亿元;2017年的高峰年,完成产值12亿元,创下人均年产值800万的新高,成为水电十四局转型升级、打造地铁亮丽“新名片”的标杆。

在荣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的基础上,项目部目前正紧锣密鼓积极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


成型隧洞(周渊/摄)

海昌车站工地(冉路超/)

测量队队员(周渊/摄)

海昌路车站(冉路超/)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