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力促廉政建设

发布日期:2019-11-19 信息来源:企业文化部 作者:熊苓君 字号:[ ]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廉政,即廉洁政治,其反义词即为“腐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在其中创造了哲理深刻的廉政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廉洁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我们当今的廉政建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研究的鲜活实例。

一个时代,如果国家、政党不够清明,干部不够清廉,那么它必然走向灭亡。中国历史上因为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不胜枚举,说到历史上有名的腐败例子,就不得不提到那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大贪官和珅。和珅本来为官清廉,但随着权力的增长和私欲的膨胀,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最后落得钱财两空,在狱中悬梁自尽的下场。反之,政治清明、为官清廉,则为后世所称道,历史上也有很多清廉的例子,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晏婴尚俭拒新车”、“吴隐之笑饮贪泉”、“狄仁杰铁面无私廉明断案断案”;又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勤俭廉政治国理念以及“公正才能明察、明断、明智而有远见,公道正派,平民才不敢怠慢”的“公生明”廉政思想;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丰富多彩,廉政措施多样,比如监察机制的建立和以科举为代表的选拔制度等。古人的廉政经验、廉政智慧对我们现代的党风廉政建设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时代中,不断丰富廉政的内涵,积极营造阳光清明的廉洁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定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奋斗目标,并用“致命伤害”“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高压反腐。在这几年间,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对于廉政建设来说,廉洁好像是为官者的事情,廉洁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廉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坚守廉洁、立身清白,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严格要求,是广大群众的美好向往,也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虽然不是企业的管理者,不是企业领导干部,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们可以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正人先正己,坚定信念,修身养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是行动的指导,我们要先做好思想建设,清醒头脑,心中有廉,才能在行为上保持一致;第二,勇于担当,努力奋斗,幸福是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让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第三,提高自律能力,勇于自省,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通过自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保持自身先进性。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要积极借鉴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结合新时代的新思想,力促廉政建设,反腐倡廉人人都是参与者,从自身做起,为国家廉政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