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雷厉风行勇担当 砥砺奋进梦远航——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19-03-06 作者:周渊 字号:[ ] 分享

在“五大兴市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成都市迈入了“地铁时代”。2018年,成都市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达10条之多,总程超过350公里,建设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这其中,就有水电十四局参建的轨道交通18号线。自2013年投入到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施工以来,水电十四局坚持“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电建精神,积极践行“责任、创新、诚信、共赢 ”价值观,在成都地铁市场树立了良好信誉。

 跑步进场争第一

2015年底,4号线二期还未正式完工,水电十四局就转战18号线,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

没有分标段?他们就将可能分到的站点情况全部摸排了一遍,以便确定标段后,能快速的展开工作。没有办公地?他们就租了几套离现场近的房子临时办公。没有图纸?他们就找来还处于设计阶段的电子版图纸,先行开展临时场地布置设计。   

同时,另一拨人按照“标准、大气、简单、齐全”标准开始了营地选址和建设。项目部尤其在职工生活设施方面下功夫,对空气能热水器容量功率、宿舍电视和WIFI速率、娱乐设施、职工餐厅、澡堂标准以及双职工住宿等进行优化提高,让职工住得更舒心,生活更丰富。

海昌路车站是项目部的首开工点,但围护结构的最终蓝图却迟迟未到,实体作业无法展开。“不能因为图纸原因,将我们拼抢到的时间浪费掉,”常务副经理文一鸣做出大胆决定。他提出“以局部促整体、以整体促稳定”的思路,依据以往的成功经验,在车站北端头打下了第一根车站围护桩,通过车站首根围护桩的施工,促进车站站位及各专业边界条件的稳定。

解决完图纸,现场又出现状况!二号井绿化迁移单已经报出,但绿化单位要求20多万工程款到账后才进场施工,走完支付流程至少得2个多月。

“我们等不起,联系业主下个委托,我们先行垫付费用。”

仅仅10天,现场绿植就被移走, 为后续盾构井施工节约了2个月时间……

城市轨道工程的施工建设,前期成功了,项目就成功了一半。进场以来,项目部始终“不等、不靠、不要”,积极想办法、解难题,全力以赴快速打开局面,实现了全线第一个车站打围、第一个车站围护桩施工的节点目标,得到了业主、监理、中电建成投公司的充分认可。

只争朝夕保节点

轨道交通18号线服务于天府国际机场,该机场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作为配套服务线其关门工期已定,留给土建施工的时间仅有两年。根据指挥部统筹安排,水电十四局项目部自身要始发6台盾构机,为其它标段提供4台盾构机的始发条件。

提供10台大直径盾构始发条件,这在成都地铁之前是任何项目部都没有承担过的任务。后路已经堵死,只有背水一战。

十四局项目部承担的施工任务为“两站两区间三风井”,有明挖、暗挖和区间盾构施工。明挖区间又包含1个高瓦斯地质段、2个低瓦斯地质段,地质条件为高强度砂岩,线路将穿越铁路、人工湖、地铁既有线等多个重大风险源,施工难度大。

“4号线槐树店路站那么复杂的施工条件都挺过来了,再难也要迎头而上”!职工们憋足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干劲,兴隆站和海昌路站施工分秒必争、热火朝天。工人们“白加黑”、“5+2”不间断施工。兴隆站放坡开挖创造了日平均挖运土方4000立方的战绩,按期提供了5段结构供盾构下井。海昌路站更是一马当先,从基坑见底到完成车站结构提供北端头盾构下井条件,仅用了64天时间。

兴隆站西端头首台盾构始发井施工也是如火如荼,为确保盾构机按期始发,首先得攻克“拦路虎”——兴隆35#路。

兴隆站与兴隆35#路垂直相交,天府新区计划将兴隆35#路打造为景观道路,始终不同意对该路打围施工。怎么办?项目部决定“以退为进”。

“王巍,先倒边施工,过程中再继续沟通协调,能不能按期始发就看你的了。”王巍,这个有“突击队长”之称的北方汉子,带着图纸就到规建局“上班”了。他不屈不挠地与规建局反复沟通,并将工作人员请到现场实地讲解施工难处,最终获得规建局的“点头”同意,顺利推进了施工,保证了首台盾构的按期始发。

海~福区间2号井盾构区间施工是重中之重,两台盾构机不光要完成区间掘进,还要在出洞后吊出、转场至3号风井。

“就和接力棒一样,组装、始发、掘进、吊出转场、组装再始发,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队”。项目总工梁高峰说。

不拿下这个关键线路,要按期完成整体工期就是纸上谈兵。全体将士上下一心,全力加快区间风井基坑开挖和主体施工进度,为后续的盾构机下井、组装、调试、始发创造首要条件。

2017年 6月15日,2号井按即定目标提供盾构下井条件后,早已进场等候在旁的“振兴一号”盾构机各组件就马不停蹄地进入吊装下井阶段。在项目经理郭振华带领的“党员突击队”组织下,刘体龙、刘彦等党员干部甩开膀子,率青年突击队员36天摸爬滚打在工地。数百个大部件一步步组装,上千根管路一根根连接,顺利完成了首次“8.63米大直径新机器”的组装调试工作,正式始发。

为确保夜间施工的安全优质高效,项目部制定了党员夜巡制度,由班子成员带队夜间巡查,每天巡查到凌晨2、3点钟,第二天照常上班。他们还将日报、周报和月报定期汇总,在细节、成本、进度上进行数据分析,誓把工期牢牢控制在预定目标期限内。

最终,项目部创造了成都地铁8.63米大直径盾构机在高强度、高磨损、全断面砂岩条件下单月掘进451.8米的全线记录,赢得了第一个车站封顶、第一个短区间洞通、第一个实体验收移交的好成绩。

苦练内功塑团队

盾构机拆卸和组装工作繁琐且危险,都是大块吊装以及高空作业,井上井下安全尤为重要。工区主任刘体龙一刻也不敢懈怠,30多米深的风井,一天来回跑10多趟地坚守现场,衣服上的汗渍结了一层又一层。

“刘体龙,你赶紧去医院照顾你媳妇儿子,不要忙工作了!”在盾构井现场,文一鸣给他发出了硬性指令。原来,他早就请了假去医院陪产,看到工作群里各个工作面都忙不过来之后,他便将刚刚出生两天的儿子交给了母亲陪护,他自己又偷偷跑回来上班.....经过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他们承担的盾构转场,从吊装下井到盾体组装好只用了30天,一个星期便完成了调试始发准备工作,比常规时间上提前了8天。

 “不行就是不行,必须保证通风后才能动火!”瓦检员李志宇在安全检查中义正言辞。前段时间,一篇报道《瓦检员的一天》登上了中国青年网,李志宇成了项目部的“网红”。敢说、会干、年轻的安全检查员们,就像李志宇一样,每天守护在长线路、深基坑、大盾构、高瓦斯、大型设备安装等安全管控的难点部位。

进场以来,项目部以“多手段、多层次、求创新”六字方针不断夯实安全基础,让方案在脑中、制度在心中、叨唠在嘴中、把关在手中,严把重大危险源开工条件验收关口及安全标准化建设,通过现场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恪守安全红线。

正如此,项目部有了VR体验式培训,有了质量安全智能二维码的推广,实施了风险监控系统、点巡检隐患排查系统双重协调应用管控。这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使李志宇们拥有了存在感、权威性。

为提升青年员工技术能力,项目部挤出时间,除组织外单位有经验的地铁施工人员来培训讲课、走出去进行参观学习外,还集中开展了36次内部“青年学习大讲堂”培训。

“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015年参加工作的余相君,今年初刚被提为技术部主任。

像余相君一样快速成长的年轻人,项目部拥有一群。他们是:蒲靖涛、陈圆云、沈沉、韩雪银、黄鹏霏等……这些小伙子正是处于“睡不醒”的年龄,可为了一个又一个图纸和方案,他们挺过了办公室的无数个夜晚,摘取了丰厚的科技成果。《地铁大直径盾构机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盾构空推过既有隧道(狭小空间结构)施工工法》被电建集团评为电力建设工法,《地铁隧道下穿高铁等多股线铁路施工关键技术》获中国市政工程协会课题二等奖。同时还有《大直径盾构下穿长距离人工湖施工技术》、《大断面长距离成型隧道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复合地层下大直径盾构机快速掘进施工工法》等多项课题工法已上报立项,有的研究成果甚至成为省级工法、国家专利。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严抓现场施工管理,强化文明施工措施,在成都轨道集团公司11条线近百家施工单位的履约信誉评价中,取得了2017年四季度全线第一名、一季度全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项目部3处工地获得成都市质量监督站“文明施工达标工地”称号,2个车站通过“成都市安标工地”评审,兴隆站被成都市建委评为“首批市优质结构示范工程”,还荣获云南省总工会、成都市总工会分别授予的“工人先锋号”,测量队更是被中央企业团工委评为“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