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澜沧江不会忘记 ——黄登电站导流洞施工回眸

发布日期:2018-05-25 信息来源:企业文化部 作者:严镇威 摄影: 字号:[ ] 分享

至今,水电十四局进点黄登水电站施工已越八年,首台机组即将投产发电。回眸导流洞施工,往事历目,心潮起伏,为曾有这段栉风沐雨的历程感慨万端!

攻坚克难显实力

黄登水电站有两条导流隧洞,采用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布置,以大洞截流,大小洞联合度汛设计。1号导流洞为大洞,洞身长1121.959米,断面为16米×20米;2号导流洞为小洞,洞身长1298.138米,断面为8米×11米,两洞断面均为方圆型。

水电十四局中标黄登电站导流洞工程,项目部第一批员工40余人背负着光荣使命,于2009年12月26日,分乘10辆车浩浩荡荡进点工地。接着行动神速,实现了筹建处提出的“2010年元旦开工”目标。

隧洞开挖,地质条件至关重要。而1号导流洞出口段为泥质板岩,岩体破碎,还有遇水泥化,在空气中暴露就会崩解的现象,属很不利于施工的四、五类围岩。由于岩石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较小,开挖轮廓线以上有隐性节理面与岩层呈楔形切割,而开挖断面较大,致原始地应力释放调整,围岩产生变形,高边墙会向内侧收敛挤压,放炮又对围岩应力松弛和卸荷都有影响,因此施工难度极具挑战性。

2011年2月25日,项目部在检查中发现,顶拱有7榀工字钢出现明显扭曲变形。为确保安全,项目领导坐镇,组织协调技术、安全、质量、测量等部门合力处置,并做到监测24小时不间断。结果,顺利闯过了一关。

可是,问题接踵而至。同年6月初,出口洞脸边坡右侧出现了细小的裂缝,项目部立即在左右侧边墙增加了预应力锚索。7月5日又发现裂缝增大,拱脚下方钢支撑还有外鼓现象。情况十分急迫!

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强化监测,采取措施确保安全。水电十四局本部闻讯,迅即派专家赶赴工地指导,一同提出了处置方案,通过筹建处召集的专家和监理、设计单位参加的专题会论证,经过及时认真处置,最终化险为夷!

至此,项目部梳理以往施工经验,结合黄登导流洞地质条件与工程特点,对出口段剩余工程的施工作了调整。采取分幅、分段开挖,并加强监测,支护跟进。到第三层开挖时,严格按“先软后硬”,“短进尺、小药量、控爆破”,“先开挖围岩不利一侧,再开挖围岩相对好的一侧”原则,分别从出口和洞身段两头分左右幅开挖,以3米一个单元推进。

在通过出口段后,项目部采取先三层右幅开挖,并以3米和2米厚两小层进行。在完成第一单元3米层开挖后,及时进行边墙工字钢接腿、系统锚杆、网筋和喷混凝土支护,再作第二单元的开挖支护,以此有条不紊推进施工。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及见招拆招应对,赢得了隧洞开挖的胜利。

导流洞工程还有一个巨大的考验,就是分流时的围堰拆除。困难不仅在于工程量大、施工期短,地质条件较差而钻孔难到位,施工精度控制难,会影响爆破效果,而且围堰距导流洞进水塔及闸门近,最近仅几十公分。由于围堰与边墙相连,爆破拆除如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会在爆破振动及冲击波作用下威胁进水塔安全。因此,控制爆破振动及飞石对进水塔造成危害,是最大的难点。

在马洪琪院士、有关专家及十四局技术部门指导下,项目部成立公关小组,提出了严密的技术方案,并得到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的一致认可,于2012年11月11日成功进行了一比一的爆破网络模拟实验。

通过充分准备,并有娴熟的技术做保证,18日17时正,随着一声巨响,滚滚澜沧江水离开了亘古不变的河道,呼啸着涌进1号导流洞,随着这个里程碑时刻的到来,标志着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导流洞工程在历经风雨后成功分流。

导流洞工程总体施工质量良好,尤其2号导流洞工程展现了杰出的质量控制水平,成为项目部质量管理的一个缩影。

为把工程建成澜沧江上游的“窗口工程”,项目部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把质量控制做到了细致入微。结合开展全国质量月、质量管理年活动,营造质量氛围,组织QC小组活动,狠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不松懈,质管人员全程监控,任何一道工序达不到要求,绝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号导流洞开始施工,就按照打造黄登精品工程来组织。2012年复工后,为抓好混凝土施工质量,项目部从各部室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了一支“架子队伍”,专业从事洞身段混凝土的浇筑与管理。结果,边顶拱混凝土浇筑后,体型和外观令人赏心悦目,得到各方高度评价。马洪琪院士赞赏有加,认为“是水电工程最好的导流洞,达到了厂房标准”。国家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黄登电站分流验收组,则作出了“施工质量一流”的评价。

细节决定成败。在导流洞工程的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灌浆施工的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项目部盯住细节,把抓细节做到极致。开挖造孔先行测量放线,从定位、开口、钻进严格施工程序,装药量严格控制以保证开挖一次成型;对锚杆造孔深度和角度一丝不苟,以保证锚杆的强度和受力均匀;钢筋捆扎过程严格控制,并保证钢筋的焊接强度;混凝土浇筑从模板清理抓起,把住每个环节,以确保高质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2号导流洞边顶拱衬砌的一段和整条导流洞混凝土工程,被筹建处分别授予“样板仓号”和”“样板工程”,可谓实至名归。凭借突出的业绩,在黄登电站导流洞施工的2010年至2013年,项目部连续被筹建处评为年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导流洞工程施工,洞内爆破、用电、高空作业频繁,尤其地质条件差,安全隐患尤为突出。项目部进点伊始,就严格按照安全第一的生产标准,把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等制度。从开工的那一天起,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就如同一张严密而无形的大网,全面覆盖于施工的每个环节,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在2号导流洞分流前抢工时段,由于多重交叉作业,安全生产形势极为严峻。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等制度,全面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切实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反违章工作,认真开展综合安全检查,确保了工程紧张有序推进。

从开工至2013年,项目部及所属厂队和工作面,连续被筹建处评为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年度“安全生产先进班组”,被授予“安全标准化示范工作面”称号;2012年度,项目部还荣膺中国电建“安全生产优秀项目部”,荣誉彰显了安全生产取得的成绩。

奋发有为勇担当

自导流洞工程进场施工,营盘至中排公路导流洞段就受左岸缆机支线公路及上游联络线公路等开挖的影响,每周只有两天保通,致使导流洞上游段及进口工作面无法正常施工,问题极为严重,建设各方领导无不心急如焚。

项目部锐意进取,不等不怨,提出了打通进口段1号施工支洞和出口段2号施工支洞,以进入1号导流洞中导洞施工的方案。通过三个月艰苦奋战,全长720米的1号导流洞中导洞施工完成,联系上下游的生命通道才算打通。不仅确保了工程推进,而且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上下游几个乡镇重要的出行通道,极大地缓解了矛盾。

进入2011年汛期,特别是7月12日以来降雨持续,澜沧江水不断上涨,14日晚达到了最高值。洪水冲刷着围堰段及2号支洞的施工道路,21时出现了大面积垮塌,靠江边护脚钢筋笼被冲走,险情危急。

项目部立即上报,筹建处和监理部高度重视。22时许,项目部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撤离导流洞内的施工人员及设备,紧急调集人员设备,对冲毁严重的部位抛填块石、混凝土六面体和钢筋石笼压脚,抢救堆放在江边的物资及设备。然而,江水滔天,抛填物瞬间被冲走,2号施工支洞口至出口围堰段道路不同程度遭到破坏,部分物资及设备被冲走。

雨在不停地下,水位在暴涨,道路恢复异常艰难。到15日7时,2号施工支洞出口至出口围堰段道路全部被冲毁, 2号施工支洞口的1000千瓦发电机、变压器和两个空压机站受到严重威胁,出口围堰受到严重冲刷,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十万火急之时,筹建处、监理单位和项目部领导坐镇指挥,项目部所有装载设备及大批人员已投入施工道路石渣的回填、江边物资的抢运,以及支洞口变压器、空压机、发电机等设施的加固。

为保住出口围堰,把损失降至最低,经过现场协调,兄弟单位的设备和人员迅速驰援到位,超大块石、钢筋笼、石渣源源不断运到了抢险现场。

可是,江水已达到了2950个流量,水势凶猛。抛入的大块石及钢筋笼仍被冲走,施工道路在继续塌陷,1000千瓦发电机和几台空压机被洪水吞没,2号施工支洞口至围堰段的施工道路约380米被冲毁。

面对险情,大家无所畏惧,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协力战洪图景,堰体保住了。经历者无不感叹,要是组织不力,工程损失将不堪设想!

项目部副总工段雄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回忆当年抗洪抢险,让人肃然起敬。建设各方领导一线指挥、员工奋不顾身抢险、兄弟单位无私支援的场景,今日仍记忆犹新”!

抢回洪灾造成的工期损失,乃当务之急。由于2号施工支洞口至围堰段的施工道路被冲毁,恢复工程量极大,建设各方达成共识,决定一是继续进行大块石及石渣的回填;二是现场预制混凝土四面体块进行江边护脚;三是对2号施工支洞口边坡半挖半填形成路面。事关按期分流,筹建处对十四局项目部寄予厚望。

在之后的半个月内,项目部群策群力,员工们卯足劲,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拼抢,最终在当月底按期完成。

2012年11月18日1号导流洞分流,这是黄登水电站建设的重要节点。而进出口围堰的爆破拆除是重点,也是难点。当时,在许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可项目部不信邪,要组织员工全力一搏!经过几天昼夜奋战,拆除目标却成为了现实。”单亚洲时任总调室主任,回忆当时的情况深有感触。

由于前期诸多非施工方因素的影响,如场内道路间断保通、村民阻工、供电不足、供料滞后、单位间施工严重干扰、新增工程、频繁的地质灾害及资金困难等原因,致使工期严重丢失。由于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梅冲河冲沟坡面出现滑坡形成泥石流,造成上万方石渣下江,致使导流洞河道段水位升高13米,导致洞内大量渗水,严重困扰施工。尤其经历了开工——停工——再复工的艰难过程,致使2号导流洞工期严重滞后。

然而,筹建处只争朝夕狠抓工程建设,于2013年2月下旬下达了年度各项工程计划,要求2号导流洞4月30日土建完工,5月15日完成进出口围堰拆除工作。掐指推算,十四局项目部要面对时间短、资金缺等诸多困难,在短短的81天时间内完成赶工,谈何容易!

面对山大的压力,怎么办?项目班子统一思想认识,决心背水一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173米的开挖、支护和混凝土衬砌与灌浆,其中要穿插3个渐变段、1个竖井、1条明渠。而交叉作业,使唯一且狭小的施工通道更加拥堵,难度可想而知。项目部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协调,优化施工技术。为提高效率,缩短衬砌时间,采用浇筑轨道梁的办法将钢模台车抬高1米,省去了搭设满堂架的时间,也为后期灌浆节省了工期。员工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传统,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结果,本可到4月30日才完成的土建施工,却在25日就完成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展现了企业“地下铁军”风采。

经过不懈努力,2号导流洞于2013年5月20日实现分流,项目部交上了完美答卷!这是项目团队“打不烂、拖不跨”,勇于担当的鉴证,是企业经营理念“诚信履约、精益求精、协同共进”的生动体现。

乐于奉献何所惧

控制网复测和星罗棋布的控制点及大面积的原始地形测量,是对测量人员耐力的检验,也考验着每一名水电测量人员的忠诚。

导流洞前期工程已迅速展开,施工机械似乎已急不可待,挖掘机、运输卡车在轰鸣,测量队员们可不能歇息!控制点在半山腰,他们在副总工刘付带领下,三人一组,手拿砍刀,身携仪器,带上干粮和饮用水,忙碌在漫山遍野的灌木丛中,披荆斩棘、摸爬滚打,早出晚归却没有怨言。

为施工提供服务,测量人员不论下雨晴天、不论白天夜晚,不论寒冬酷暑,确保了谁喊谁到,赢得员工一致好评。

导流洞进点施工,前期正处于冬季,可使用农电电压不稳,电力严重不足,没有加热烧水条件。而工作迫使大家早起晚睡,最痛苦的是用刺骨的水洗脸脚,洗过就没了睡意。

进点后,项目部在甸尾村租了六间房屋,食宿、办公全都在一起。在大房间里,“胖的睡下铺,瘦的睡上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可大家休息不好。前期施工,对外道路不畅,生活物资匮乏,蔬菜时有时断。但是,面对艰苦的生活,大家没有退缩。

2010年雨季,调度室副主任张应洪,在出口边坡现场指挥遭遇塌方,右腿受伤,鲜血在流,他咬着牙坚持。项目部要求,再难也要把他尽快送到医院治疗。可到营盘镇卫生院仅11公里,却因场区道路多处受阻把大家难住了。员工用板床作为担架,冒雨徒步走了8小时,凌晨两点才把伤员送到。员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有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在导流洞施工中让项目部诠释得淋漓尽致。

2011年抗洪抢险,员工们奋不顾身,顽强奋战,赢得了胜利。《吕氏春秋》中有“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之说,大概就是这种场景!

采访中,大家讲起2012年1号导流洞进出口围堰拆除爆破前施工准备的情景,都难以压抑住内心的激动。

在今天,似乎不可思议。由于分流工期紧迫,项目部员工几乎全部出动,钻孔、搬运、装药、连线等工作一起干。早上气温很低,江风吹来让人感到有割肉一样难受。但天气不随人愿,寒冷却没有浇灭激情。大家就餐在工作面,昼夜忙施工,有的运送炸药,有的捆绑炸药、有的整理雷管,有的记录数据,有的则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向孔内装药。众人拾柴火焰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令人振奋!

2012年11月18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一声巨响,对讲机里传来副经理段邦鹏的喜报:“1号导流洞分流成功!”所有人的眼眶湿润了,大家相拥在一起,欢呼声在峡谷中久久回荡。

回首黄登电站导流洞施工,项目部员工能不心潮澎拜、感慨万千?然而,对他们为黄登水电站建设付出的艰辛和作出的努力,澜沧江不会忘记!

施工中的黄登电站2号导流洞(项目部提供)


黄登电站1号导流洞围堰拆除爆破(项目部提供)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