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发布日期:2019-12-16 信息来源:企业文化部 作者:金林 字号:[ ]

借着公司开展主题教育的契机,项目部建立职工图书角。购买许多政治理论、经典著作,为全体职工提供了一个阅读及学习的有效平台,这也让许多和我一样酷爱阅读的职工能继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这里,我终于有机会拜读《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和生活中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作品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小说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阿米尔自幼丧母,但有一个经历相同的仆人哈桑和他情同手足。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他总是无条件的信任跟包容阿米尔,在阿米尔遇到困难与危险时也总是挺身而出,替朋友赴汤蹈火。但是,缺乏安全感的阿米尔嫉妒父亲偶尔对哈桑表现的亲昵、不屑哈桑目不识丁却对文学的追求、不满哈桑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作品的漏洞……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不辨菽麦的哈桑当成真正的朋友。

他们注定不是一类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地位上他是主人,他是仆人;民族上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宗教信仰上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形形色色的标签所分隔,尽管他们曾经看似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后来阿米尔知道他们居然拥有同一位父亲。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接受宿命的安排,承担童年抉择如何影响成年生活。

在阿富汗的冬天,每年都有赛风筝的传统。按照惯例,追到最后被击落的那只风筝是胜利者无上的荣耀,哈桑聪慧灵敏,总能知道风筝下落的位置,是个名副其实的追风筝能手。1975年那个冬天的赛风筝却让他们的友情走向了终点。那次的比赛,为了博取父亲关注的阿米尔终于过五关斩六将成了冠军,照例由哈桑去追风筝。阿米尔知道哈桑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一如过去的十二年那样,他满心欢喜地等待哈桑为自己追回战利品,然后班师回朝向父亲证明优秀的自己。然而这一次哈桑却迟迟未归,不得已他只好出去寻找。可却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退缩了。原来此刻的哈桑正在被曾经欺负阿米尔的以阿塞夫为首的富家少爷挟持,逼迫他用那只风筝为代价换取此次的安全离去,哈桑拒绝了这个交易。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本来阿米尔是可以挺身而出阻止的,就像哈桑过去无数次为他挺身而出的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在他身上发生的后果只为了维护自己的朋友……但他没有,他只是蜷缩在那个阴暗的巷子口默默注视着围困在角落里的哈桑被施以暴力与侮辱,在逃跑后还试图说服自己为了赢回爸爸,这只是哈桑必须付出的代价,尽管这不是一个公平的代价,但是哈桑,他不过是一个哈扎拉人,而已。

那次事件之后,阿米尔再也无法直视哈桑的眼睛,他的内心开始被自责与痛苦所煎熬,想到哈桑在追风筝之前最后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一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沉重的话语,让阿米尔对自己的懦弱和背叛再也承受不住。那是哈桑纯洁善良的写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见证,是哈桑忠志不渝的承诺。而他,阿米尔,已经无法接住这个沉甸甸的诺言。他俩必须有一个离开,毫无疑问,离开的那个人很显然不能是他。在向父亲提议把阿里、哈桑解雇被拒绝后,阿米尔又在生日宴会后再次设计陷害哈桑,他污蔑哈桑是偷拿他手表和现金的小偷,因为他知道父亲生平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偷窃,父亲会赶走他们……而他,会将过去一笔勾销,重新开始。哈桑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这个本不该承认的错误,直到那一刻,他随即明白:这是哈桑最后一次为他牺牲,一如过去一样。同时也恍然大悟:哈桑知道。他知道他看到小巷里发生的那不堪回首的一切,知道他袖手旁观,知道他背叛了他,可他还是决定再次帮助他。他和阿里明白,这里已经不能继续生活,唯有离开。尽管父亲执意挽留,甚至苦苦哀求,但他们还是黯然离开了,也许会痛苦,但生活仍要继续。阿米尔和哈桑就此别过,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轨道。

随着俄国入侵阿富汗,当战火蔓延到喀布尔时父亲决定带着阿米尔逃往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给拉辛汗照看,父亲最信任的伙伴、阿米尔最好的朋友。随后父子俩又迁到美国,在这里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工作、成家,直到父亲逝世。对他而言,平淡生活仿佛是遗忘往事的良药,但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哈桑,那个兔唇的阿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直到罹患绝症的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来电话,让他回去探望他,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最终还是回到了巴基斯坦,见到了病入膏肓的拉辛汗,他希望阿米尔能回到喀布尔解救孤儿索拉博,因种族歧视被杀的哈桑唯一的儿子。但阿米尔不愿意,拉辛汗不得已说出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哈桑其实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得知这个消息,阿米尔痛苦与悔恨,他那么优秀的父亲,声明威望的父亲,干了他生平最痛恨的事——偷窃,偷走了阿里的妻子,偷走了他和哈桑知道真相的权利……怪不得拉辛汗说只有他,也只能是他,去解救索拉博,他唯一的侄子。他冲出门去,在一个破茶馆思量许久,终于意识到解救索拉博也许是最后一次赎罪的机会,为了自己,也为了父亲。他,决定这一次挺身而出。

当阿米尔再次踏上阿富汗的土地时,目睹了满目疮痍的家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在孤儿院却被告知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头目带走,而头目就是阿塞夫,那个侮辱哈桑的阿塞夫。可怜的索拉博已经沦为一个被性侵的舞童,阿塞夫表示带走索拉博的代价是和他了结那些陈年烂账。阿塞夫又戴上了那个不锈钢拳套,轻松毒打阿米尔,不料索拉博用形影不离的弹弓打瞎其左眼,阿米尔和索拉博则趁乱逃出。救回了索拉博,却因无法证明其是孤儿而获得前往美国的签证,他需要暂居孤儿院,那对索拉博而言无疑是一个噩梦的地方,他割腕自杀了,虽然未遂。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唯有风筝——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索拉博终于因为阿米尔追风筝再次泛起一个不自觉的微笑,这一次,为你,千千万万遍。由阿米尔说出口。他终于完成了心灵的救赎,追到了已漂泊二十六年的风筝,成长为一个真正敢挺身而出的男人。

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仅用平淡的字眼勾勒出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阿米尔和哈桑所放的风筝,象征了父与子、兄与弟、种族之间、阶层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脆弱的关系,也象征着美好的个人品格,正直、善良、忠诚……何为追风筝?于哈桑,他追的是风筝,也是对友谊的忠诚;阿米尔追的是自我救赎,追逐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父亲追寻的是对过去错误的弥补和解脱;于阿富汗而言,大抵追求的是种族、阶级的平等,国家安定……

于家国,看到书中因战争无比破败的阿富汗,祖国和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中得不到救赎,深深震撼和刺痛着我。为他们感到悲哀与同情的同时无比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新时代,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我们享受七十年砥砺前行带来的繁荣昌盛、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富民强,享受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带来的思想盛宴,我们何其幸运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我们将和亿万华夏儿女一起共同追逐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那只巨大的风筝。

于你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能过去或现在或未来,我们已经、正在、将要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无可避免的犯错。不要仅仅局限于懊恼与悔恨、内疚与自责,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弥补自己的过错。过错的结果只是暂时的遗憾,任过错放任自流而错过才是永远的遗憾,所以不要因为害怕和逃避过错而永远的错过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原谅!原谅那些过错和阴暗、胆小与懦弱,原谅他人,同时也原谅自己。

所以人终其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呢?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