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艺苑

传承

发布日期:2020-07-03 信息来源:华南事业部 作者:梁佳敏 字号:[ ]

在机关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旧址,在这里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内外的指挥官。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后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亲爱精诚”四字成为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走进校舍的走廊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孙中山先生精心修缮扩建,成为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摇篮。历史在这里留下沧桑的痕迹,几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革命的大部队当中。扶着校舍的门框,便似乎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品味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大门朴素到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上,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定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我想象着他们经历了多少血腥残杀的过往才在今天的淡淡微风中摇曳。谈起战争和革命,我总是想起陪父亲看战争片的时光。我想每个男人胸中都燃烧着铁血英雄的火焰,父亲看战争片时的样子,像极了民兵营长端枪时的专注,我总觉得他的体内也有一场战争,配合着电视机里传出的隆隆炮声和厮杀声,那场救国救民的战争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生动。

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六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看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弘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在黄埔军校,看到大量的历史资料,感慨万千,如今我能站在这些先烈曾经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参观,荣幸之至。不禁想起周总理曾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用来描述当年的黄埔军校学生再合适不过。黄埔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和捍卫祖国完整统一的坚强信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积极带动社会前进的先锋行动风范。今天我们的国家已不再是当年的中国,但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黄埔精神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