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艺苑

新时代的黄埔精神

发布日期:2020-07-03 信息来源:华南事业部 作者:吴小芳 字号:[ ]

2020年7月1日正值党99周岁的生日,单位党支部组织前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旧址坐落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是一座岭南祠堂式风格的建筑,正门“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朴实庄严,跟随讲解员的步伐,结合馆中陈列的文物、黄埔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景和图片展览,黄埔军校的印象一下子在我脑海中变得丰富立体起来。

党日探访黄埔军校旧址,说明黄埔军校与共产党是有的渊源的。虽是国民党创立的军事学校,但黄埔军校从创立之日起,就有不少共产党人活跃的身影。其中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亲自为黄埔军校招过生,推荐优秀进步青年求学于黄埔,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新中国十大元帅有五大元帅在黄埔工作或学习过。说是军事院校,但黄埔军校办学理念先进,注重政治理论工作教育,为此黄埔军校也出现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家的身影。那时的黄埔的确非同一般。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时的黄埔军校代表着当时社会进步的缩影,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习气。

黄埔军校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确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为随后的东征北伐、抗日战争输送了不少军事将领和人才,同时广大黄埔师生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如今跨越了近一个世纪,黄埔精神与新时代相逢仍焕发出熠熠光辉。

爱国。可以说,黄埔军校是爱国主义的产物。在那个混乱黑暗、列强虎视眈眈,军阀割据的年代,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革命的先行者、黄埔军校创始人孙中山为了北伐统一中国,短期内培养军事干部人才支援革命而创立军校。正如黄埔军校那副著名的对联所写: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来黄埔军校求学的目的是革命,是救亡图存,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富强的国家。在以前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黄埔教授学员来到荒岛任教、求学秉着爱国信念,教学相长,刻苦训练然后用于实践,用革命信仰去战斗,无一不是怀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正如总书记所说,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当祖国的领土和同胞受到侵害时,无数爱国人士挺身而出、据理驳斥、强烈谴责分裂国家的恶劣行径,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法律;当祖国同胞被新冠病毒肆虐,国内防疫物资紧缺之时,国外无数爱国的华人华侨捐资捐物甚至包机定点邮寄,让人为之动容。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跨越时空,融入到每一位爱民族爱国家的国人的身体血液之中。

团结。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先生在前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学校,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抛开政见不同而团结一起,同处一室学习、手持机枪对准同一个敌人,向着统一中国的共同目标奋斗合作。在外敌入侵,民族存亡之际,国共二次团结合作,一致御敌对外,领导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在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团结,严格贯彻执行“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科研攻关、前线医护、社区联防联控等每一个抗疫阵地都有共产党人和群众们团结合作的缩影,通过团结我们得以在最短的时间阻断了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蔓延。

奋斗。参观军校印象深刻的是黄埔学生吃饭只限于7分钟内就餐完毕。黄埔武汉分校第六期学员罗瑞卿吃饭慢而偷偷藏馒头到衣服里,结果教官列队搜查,搜出一盘馒头出来,原来偷藏馒头的不止他一人。后面他摸索出了一个诀窍:盛上半碗稀饭,把馒头掰在碗里,和着稀饭连和带吞倒下去,这样就能在限定时间内吃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革命先辈们是多么地珍惜学习机会,争分夺秒地学习、奋斗。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无论是战火纷飞挽救于中华民族于存亡之际的年代,还是在强大祖国庇佑下的现世安稳,奋斗努力都是主题色。为个人、为家人、为祖国强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如今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口,习总书记寄语我们,“生气逢时、重任在肩,更应为之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艰难险阻、荆棘重重,唯有奋斗,唯有努力,唯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更富强才能告慰无数流血牺牲的革命先辈在天之灵 。

  临近离开,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99级台阶,拾级而上,如同经历党99岁的光荣征程,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逐级攀登。抬头仰望,巍峨的碑身上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正目光炯炯、左手叉腰右手往下指,挥斥方遒地演讲。旁边的大叶榕长得茂盛繁绿,与庄严的铜像一起经历沧桑,见证历史。纪念碑脚下的一个军事基地,军人们正在齐声吆喝训练,这声音仿佛是九十多年前穿越时空传来的爱国呐喊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