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公司首个海底排水隧洞盾构机成功下穿排水立管群施工侧记

发布日期:2020-07-06 信息来源:华南事业部 作者:李木秋 王明琴 字号:[ ] 分享

近日,陆丰项目部喜获业主表扬信,业主在信中对项目团队现阶段的成绩给与了充分肯定。自项目建设以来,在公司、及事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以求真务实、超越进取的工作态度共获得业主13封表扬信,连续5年获得“安质环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充分展示了水电十四局“以人为本,成就客户;开拓创新,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观。

2019年5月17日16根排水立管栽种工程完工,2020年6月16日,“海龙一号”顺利穿越最后一根排水立管,代表着由水电十四局承建的首条海底隧洞已成功穿越排水立管群。

整装待发,砥砺前行

陆丰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施工,两条隧洞通过一段300米小半径转弯段相互贯通,呈“灯泡型”布置,1、2号排水隧洞全长3512米,其中盾构段长2811米。在每条排水隧洞的末端设置8根由排水立管和预制圆筒组成的排水头部,作为排水隧洞的出水口。排水立管在盾构掘进通过前,利用大型海上施工平台将排水立管“栽种”至排水隧洞一定范围内,空间上提前实现与排水隧洞相贯连接,只待盾构机精准穿越。与排水立管连接段隧洞采用4环特殊钢管片拼装,排水立管外部安装预制圆筒防护。

为了迎战这一国内罕见的难题,项目部从理论上优化设计方案,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咨询技术问题,召开了多场专家会,并于天津大学开展科研合作,通过与设计院技术沟通,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方案细节,从理论上实现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在排水立管栽种过程中,以项目部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团队,排水头部排水立管“栽种”过程中,坚持技术先行,开拓创新,充分识别作业条件,理清技术管理思路,优化技术方案,提前计划40天完成排水立管栽种。

在准备穿越A1排水立管群前,项目部技术团队再次梳理了盾构下穿排水立管群的各项技术措施的准备情况,并对盾构机在类似地层的掘进参数、泥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掘进参数。同时,为确保立管与隧洞精准连接,多次复测成型隧洞的混凝土管片误差,复核确定第一环钢管片拼装位置。

项目部全力组织攻坚,坚持连续性作业,整个团队建设者放弃春节,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只等一声令下,按下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加速键,便整装待发,砥砺前行。

“天堑”变通途,海底已“通衢”

昔日蜀道难于上青天,今日海底打隧洞亦如是。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将16根立管赶在台风到来之前精准的定位,让盾构机精准掘进切削16根立管底部的混凝土,完成钢管片拼装,让二者精准交汇。为了把盾构机牢牢地控制在预想的位置,在切削第一根立管那一刻。整个项目团队齐聚现场,各司其职,心都吊在嗓子眼儿上,紧盯着掘进参数屏幕,看渣样,听刀盘啃咬的声音,直至渣样出现立管的混凝土块,盾构机与立管底部混凝土擦肩而过的那一刻,蹲守现场的总工程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捧着这灰色的混凝土块,竟如金子般珍贵。

常言道,祸不单行。在解决了精准切削难题后,掘进全断面高硬度花岗岩过程中刀具频繁损坏、同步注浆效果差、管片上浮导致管片出现裂缝、掘进上软下硬地层需频繁带压进仓更换刀具、全断面软岩掘进、刀盘结泥饼、国内首例长距离小半径急转弯、超高压带压进仓、浅覆土深水掘进、高扰动地层带压进仓换刀等海底隧洞工程的困难也总是接踵而至。为面对这些最具挑战性且安全风险系数极高的难题,项目部团队持续开展施工管理经验反馈总结,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心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挑灯夜战,一颗一粒摸索着海底的岩石、海沙前进。

立管下的基岩突出段,出现在意料之中,基岩突起段复杂工况切削立管难度极大,国内尚无先例,无工程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隧洞”前行。

传统的盾构掘进,这种情况只需带压换刀即可解决,可此时的盾构机正在下穿A2立管群,长期停机危险系数较高,项目团队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带压进仓,带压进仓期间,无论是值班领导、后勤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各岗位坚持24小时在岗,无一人缺席,实行现场交接班制度,没有替代人不准离开岗位一步,把带压进仓高风险作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截至目前盾构机带压进仓共647仓,更换刀具207把。

防疫、进度“双胜利”,员工、工程“双安全”

项目经理常说:“这是我们与中广核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我们一定要干好了,做出成绩,做出口碑,才能达到后期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才能拿下更多的项目。”面对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业主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管理压力大等一系列困难,项目全体参建人员认真践行“水电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强化项目精细化管控,实现了施工过程安全与质量提升稳步推进。

疫情突然的爆发,物资材料供应不足,施工人员进场需要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等原因影响下,项目不停工,物资多方面联系厂家,返岗人员按要求隔离、请医生上门每天两次体温监测,坚持防疫复工两不误,终于在3月23日迎来成功下穿A1排水立管群的佳绩,继而6月16日成功穿越A2排水立管群最后一根立管,后续管隧连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防疫、进度“双胜利”,保障员工、工程“双安全”。

青春当先,敢闯无悔

陆丰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平均年龄36岁,这支充满活力、年轻敢为、敏而好学、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团队,构成了项目建设的主力军。 

我是党员我先行、我是青年我担当。陆丰团队以党员攻坚队为向导,引领着青年突击队“立长志、肯刻苦、有作为”。

穿越A1立管时,因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泥浆指标超标,需增加一趟抽水管路,从海上引水到泥水处理系统。面对该紧急事件,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项目部全体党员、团员不等不靠,群策群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撸起袖子加油干,仅用半天的时间一条600米的水管就连接完成投入使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重考验,陆丰“青年突击队”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组织对进场劳务人员摸底排查、细心叮嘱隔离人员注意事项、对工地每日进出人员情况进行检查,副书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施工现场是我们战斗的战场,也是我们防疫的战场。我绝不允许一粒病毒危害到项目职工的生命安全!”

“青年突击队”队员刘志刚、李木秋等,始终牢记共产主义青年的职责使命,主动冲在前,用汗水书写无悔青春。为缩短带压换刀时间,他们白天在现场指导作业人员干活,晚上到带压换刀人员宿舍给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为项目部施工进程贡献一己之力,为企业发展挥洒青春,做好率先垂范。

为保证劳务队伍人员充足且不出现窝工、误工等情况,盾构队队长苗育春除蹲守在施工现场同一线工人一起开班前会、进洞、拧螺栓、吃饭、出洞。单程30分钟脚程的隧洞,炎炎夏日,隧洞如蒸箱,走10分钟已大汗淋漓。在埋深几十米的海底隧洞里更是热不堪言,该立管区域有64环钢管片,一环钢管片有76颗螺栓,扭力需达到1300N.m,而钢管片的螺栓孔的位置却只有一只手放进去的空间,一环一次紧固下来衣服早已湿透,但是一直以来都严格执行一环三次复紧制度,他时刻坚守在工人旁边,检查螺栓复紧情况,慰问高温下工人身体状态,替换工人进行螺栓复紧,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走好每一步,用质量和态度为业主和公司交上一份“璀璨”的答卷。


排水头部与排水隧洞三维效果图


1#排水隧洞下穿A1立管段(沈宗来摄)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