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艺苑

菌子情结

发布日期:2020-07-07 信息来源:市政公路事业部 作者:姜丽苹 字号:[ ]

这几天傍晚,食堂的卢姐散步回来后总能带回来许多色彩鲜艳的菌子,看着越晒越艳丽的“大红菌”,好多北方的同事发出灵魂拷问:“不是说蘑菇越鲜艳越有毒吗,这能吃吗?”

说到菌子,有人欢喜有人愁,这里面真是一门学问。距项目部不远的小卖部旁,也能看到好多贵州老乡在摆摊卖菌子,已经两三年没捡过菌子的我,看到成堆的奶浆菌、谷熟菌顿时感到十分亲切。清炒奶浆菌、鸡枞油拌面条,松茸汤、炭烧青头菌、韭菜冒花菌……以前只有夏天才能吃到新鲜菌子,后来发展出油炸半干菌子,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种吃法,迅速流行起来,上学工作后,母亲就把菌子炸到半干,放到瓶子里带到学校和单位。

后来不知道又是谁带起了冰冻菌子吃法,松露、鸡枞等本地不盛产的菌子母亲买些来放在冰箱里冻起来过年吃。今年疫情原因,母亲冰箱里的菌子和各种野菜就成了主要食材。“孩子回家过年了,云南的老母亲拿出冻了半年的菌子”,也只有菌子能有占用冰箱冷冻层半年的地位了吧。

菌子饱了肚子、鼓了钱包、愉悦了心情,一个提篮、一家人、一片山,就是一个惬意的夏天。每年的菌子季,往日清静的大山上人比菌子还多,在山间演绎“千里传音”。

“不认识的菌子不要用手碰,喊我帮你看”这是新手教程;

“挤着走捡不到菌子,要隔着点,看不见人的时候喊一声,不要走丢了”这是进阶教程;

“有些菌子虽然看不见,但是会鼓包,泥土和松毛鼓包了就用工具扒开看看”这是高阶教程;

“这是我的私菌窝,不要告诉别人”这是随机大礼包;

“捡到一个大骨朵!你肯定看不见”“咦?还真看不见”这是出师了。

捡到长的好的菌子,呼喊同伴过来看看,拍个照片,捡到藏得好的菌子,呼喊同伴过来看看,考考眼力。在山上说得累了,走得累了,还有野杨梅、羊奶果可吃。村里专门卖菌子的人家基本清晨天未亮就出门,半夜还打着电筒去找菌子,迎着雨也要去,每年菌子季,他们都能得到可观的收入。这几年野生菌的名声走出小山村,很多远处的人也开车过来体验捡菌子。“云南是全国野生菌自然产量和贸易量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野生菌贸易的主要出产地”,小小的菌子凭着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跑”出了大山,“飞”向了世界。

菌子让人着迷,但它的另一面也极其残酷。有一种红菇,曲靖地区从不食用,在普洱却是名贵补品。小时候听说村里有一家三口,女孩才四五岁,吃了红菇,一家人都不幸离世。而一个舅母因为小时候家里人被菌子毒过,从此再也不碰菌子。每年夏季,云南的新闻里都能看到很多菌子中毒的案例,轻则“小人国幻视”,重则丢失性命。

凡此种种,百年来家乡能够接受的,一直只有几种固定的菌子。有些菌子长相神似,“内容”却完全相反,有些菌子颜色“低调”,却身带剧毒,实际上,只有当地官方的野生菌食用指南和本地熟悉菌子的老百姓才能做出判断。所以那朵鲜艳的菌子到底能不能吃,路上遇到的老乡和项目上的本地人给了卢姐答案。

又是一个菌子飘香的七月,白色的雨帘在凯里远处的青山上飘飘洒洒,阳光雨露下,俏丽的菌子迅速冒头,在山间林地里撑起一把把“小雨伞”,又想起小时候山里捡菌子的时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