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飞虹”横跨螳螂川
——写在全国在建首座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倒虹吸拱桥顺利合龙之际

发布日期:2024-05-22 信息来源:土木工程公司 作者:杨稷源 谭辉 摄影:谭辉 字号:[ ] 分享

“一片螳川水,纡回入大江。”滇池水自海口而出湖,经螳螂川最终汇入金沙江,这是自然的杰作。如今,在螳螂川上又多了一份人类的杰作——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们架设起一道飞“虹”,引济数百公里外的金沙江水润泽滇中大地。

2024年5月20日,备受瞩目的滇中引水工程昆明1标小鱼坝倒虹吸钢管混凝土拱桥以令人振奋的态势顺利实现合龙。小鱼坝倒虹吸地处美丽的昆明市西山区,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它是连接滇中引水蔡家村隧洞与松林隧洞的重要枢纽。当工程全面建成之后,通过小鱼坝倒虹吸,便能将引调的水顺畅地送往繁华的昆明主城区,为那里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

巧思破局  设计优化的创新之路

时间回到两年前,在工程师的设计蓝图上,这道宛如飞虹般的建筑并非如今的模样。设计之初,这仅仅是一座普通的桥,一座需要耗费巨大精力建造70吨级缆索吊装系统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它的节段重量惊人,对缆索吊装系统的吊重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如此,它的施工难度极大,吊装工期漫长,吊装风险也很大,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

当面对图纸上这样一座“庞然大物”时,项目部积极创新、主动求变,专门为其精心制定了一份“瘦身计划”。秉持着“确保安全、确保质量、尊重规律、科学施工、能快尽快”的主基调,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们积极与参建各方进行沟通协调,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论证。他们反复查勘现场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不断优化设计。通过多方努力,最终成功实现了方案的优化变更。

在全新的方案中,倒虹吸桥跨结构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138米,总长203米,整座桥由三榀拱肋组成。与原方案相比,缆索吊装系统的实施规格从70吨级降至40吨级,这不仅在成本上实现了节约,还降低了施工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拱桥轻盈的结构在兼顾造型美观的同时,还与滇中引水临时博览馆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具备丰富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展现工程的形象面貌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大型引调水工程中采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尚属首次,具有重要的首创意义和科研价值。

终于,“飞虹”的蓝图跃然纸上,工程的建设者们用不懈的努力和汗水将“引金入滇”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勇往直前  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

1月23日,小鱼坝倒虹吸正式拉开了吊装的序幕。在开工仪式上,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经理肖云伟同志鼓励建设者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好!我们现在就真架一座桥!”

小鱼坝倒虹吸地处深切“V”型河谷,地形复杂,施工场地狭窄且进场道路穿越村镇主干道,给大型施工设备的布置和材料运输都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在水利工程中桥梁经受的荷载是公路桥梁的数倍,水流对桥跨结构的冲击效应更为复杂,因此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此外,倒虹吸还跨越了螳螂川及安富公路,车流密集,高空作业风险系数高,施工组织难度大。

面对诸多难题和挑战,项目部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将小鱼坝倒虹吸作为党员攻关项目来抓,精心规划,设计大型构件运输路线、制定详细吊装方案,以适应狭窄场地的需求,确保吊装过程安全可靠。对于拱肋安装过程中施工精度难题,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时监测,组织技艺娴熟的工人师傅进行焊缝焊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高精度标准。在保障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方面,在拱桥下方设置了混凝土棚洞,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和交通疏导方案,不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自从小鱼坝倒虹吸建设以来,水电十四局滇中引水昆明1标的建设者们便深知这是一场硬仗。但他们并没有丝毫退缩。这是来自“地下铁军”的底气,也是来自“水电劲旅”的闯劲。

日照温差对拱肋轴线偏位的影响非常显著,特别是在大悬臂阶段,温差甚至可以导致拱肋横向偏位达到数厘米之多。为了争抢工期,减少日照温差的影响,工程建设者们早上6:30就做好了施工准备工作,加班加点地为工程建设提速。肖云伟同志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在这位对工程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兵”面前,他对吊装工作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之意。他常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这就是党员的引领力。”他与大家一起核对高程、查验焊缝、攀爬拱圈,严格把控精度、质量和安全关。一天下来,他身上的牛仔裤又多了几个破洞。有人打趣地说:“肖总,你的裤子是越来越时髦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不好意思地笑了。

自工程进入吊装阶段后,项目部始终坚定不移地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力克服工期紧迫、任务繁重等诸多不利因素,持续开展“百日攻坚”“百日冲刺”等专项竞赛,以赛促建,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效率,加快推进工程进度。

青山不语,激流涌动。在全体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拱肋从两岸向中心逐渐汇合到即将合龙。“飞虹”由梦想照进现实,两者相互交融。

“飞虹”凌空  跨越两岸的壮丽景观

5月20日,随着最后一处拱肋吊装并焊接完成,由水电十四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昆明1标小鱼坝倒虹吸主拱圈顺利合龙。现场掌声雷动,大家欢呼雀跃,建设者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这群坚韧的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工程的辉煌篇章。他们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在汗水与付出中见证了倒虹吸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负责倒虹吸现场施工管理的于家文最有发言权。

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以他严谨和敬业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每当有新队伍加入,他都会亲自带领他们参观滇中引水临时博览馆,为他们讲解“五大工程”的含义,强调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的重要性。他深知,博览馆是滇中引水的门面,作为建设者,更要精益求精,为工程树立标杆。

要求工人做到的事,于家文更是身体力行。从施工方案的编写到现场交底会,从主拱圈运输到吊装作业,他都亲自参与,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在整个主拱圈吊装阶段,他全程坚守在施工第一现场,每次吊装作业前都带领作业队伍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检查整个缆索吊装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后才允许吊装。对于高危吊装作业的安全把控,他更是细致到亲自检查每个工人的安全绳是否完好和正确佩戴。就拱桥施工高质量标准而言,对每次的吊装定位,他都带领专业测量人员爬上拱圈,认真校核高程和里程,指挥吊装人员进行微调整,做到每个主拱圈节段都安全精准,各项数值都完全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后,才允许进入下一施工步骤。他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从边坡开挖,到拱座浇筑,再到拱肋吊装,最终拱桥合龙,建设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拱桥顺利合龙,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螳螂川上,这是他们对滇中引水工程的一份献礼。有人戏称:“520拱桥合龙,简直是现实版的鹊桥相会!”

拱桥的顺利合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标志着工程建设即将迈入新的阶段,也意味着建设者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接下来,项目部将进行混凝土灌注及拱上立柱施工,确保小鱼坝倒虹吸如期完工投用,真正造福滇中沿线。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自古以来,金沙江便以盛产沙金而闻名,两岸百姓深受其馈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滇中引水工程将引调源源不断的金沙江水,通过小鱼坝倒虹吸,润泽滇中膏腴之地,走上富民的“虹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