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滇中引水石鼓水源工程,作为滇中引水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其地下泵房系统错综复杂,涵盖了进水流道、六大洞室、出水流道及交通洞、通风洞、电缆洞等辅助隧洞。 在地下泵房内,有这样一群人,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用脚步丈量着每条支洞,用责任守护着每个细节,用行动诠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精神。 杜宁检查技术供水系统管路焊缝 项目负责人:统筹与担当 上午八点,滇中引水石鼓项目部被薄雾笼罩,泵站机电安装项目负责人杜宁就已经踏上了地下泵房“巡视之路”。 “今天主变室的变压器运输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这是主变压器安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一步。”杜宁边查看施工图纸,边向身边的电气队队长薛师傅嘱咐。他步履匆匆,直抵主变室。那里,一台台庞大的变压器正静待精准就位。他仔细检查吊装设备的运行情况,询问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经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进水检修阀室。穿过狭窄的通道,带班班长杨师傅正带着团队热火朝天地进行蝶阀安装。简短交谈后,杜宁迅速掌握了工作进度、后续安排,以及一线职工需求和困难,以便及时协调解决。 在主泵房,12台泵组总装、辅机管路安装、工作球阀安装等工作同步展开。杜宁逐一细查施工进度,与设计、技术部门和现场负责人讨论优化方案。他深知,地下工程的复杂性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精益求精。 出水检修阀室和出水隧洞的施工现场也不容忽视。作为“焊接大师”,杜宁对焊接质量的检查游刃有余。他时而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敲打焊缝,仔细检查,确保焊接质量和防腐措施到位。 从主变洞走到进水检修阀室、出水检修阀室,再辗转到主泵房蜗壳层、水泵层、母线层、运行层,最终抵达GIS开关站。杜宁低头瞥了一眼手表,已是11时49分,步数已达17056步。 尽管脚步疲惫,但他内心无比坚定。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每位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负责,对整个工程质量负责。 专职安全员:守护与坚守 “穿透式安全监管要求是什么?”现场办公室内,专职安全员小粟正对现场管理员小罗进行“灵魂拷问”。 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是守护安全的“哨兵”。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每天,他们都要对各个作业面进行细致入微地检查,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主泵房是专职安全员的重点关注区域。泵组安装、辅机管路安装、工作球阀安装等工作同步展开,施工人员众多,交叉作业频繁。变压器的运输和泵组转子、定子等大型设备的吊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小粟仔细检查了吊装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的制动系统和限位装置正常工作,并查看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确认其资质完备。同时,他还不厌其烦地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佩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带。 进水检修阀室的工作蝶阀安装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小粟仔细检查临时施工用电是否规范,电线是否老化、破损,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的情况。他查看了高处作业平台的搭建情况,确保平台的脚手架牢固可靠,防护栏杆齐全,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如安全网是否安装到位,安全标识是否清晰醒目。 在封闭区域作业时,小粟更是严守关卡。他认真翻阅作业登记情况,确保每位进入封闭区域的人员都经过严格的登记和安全交底;检查封闭区域的通风情况,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一整天下来,小粟微信步数已达28150步,稳居微信步数排行榜首位。虽脚步沉重,但心中充满了责任和使命。 新闻通讯员:记录与传播 “赵师傅,看镜头!” 在地下泵房,新闻通讯员是工程建设的记录者、宣传者。他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工程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将施工现场的点滴传递给外界。他们的工作不仅为工程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每天清晨,新闻通讯员小李带着相机和笔记本,跟随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的脚步,深入地下泵房现场。用镜头捕捉主变室变压器倒运、泵组大件吊装、辅机管路安装、工作球阀及蝶阀安装等工程进展的重要时刻,用文字描绘施工人员的劳作现场,刻画展示老师傅们在狭窄空间内的精湛技艺。 在记录施工现场的同时,小李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艰辛,积极传播工程的先进经验和优秀事迹。她用镜头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通过新闻报道、宣传视频等形式,将地下工程的建设成果真实、生动地呈现给社会大众。 地下泵房机电施工作业面一圈走完,小李相机显示已拍摄照片347张,视频23个。手机上显示已走14395步,尽管身体已感疲惫,但小李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与满足。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杜宁望着洞口对面的山峦,语气坚定。小粟和小李也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12台泵组总装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着,属于机电人的安装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切,都未完待续…… 报道链接:http://yn.people.com.cn/n2/2025/0327/c372456-41177082.html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