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引“天河”润“北国”——探访南水北调工程里的水电十四局足迹

发布日期:2025-10-31 信息来源:土木工程公司 字号:[ ]

近日,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在上海召开,发布了“2025年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中国水电十四局参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入选。在这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十四局建设者书写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精彩篇章。

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远水解近渴”终成现实。十多年来,清泉涌动,不舍昼夜,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润泽华北大地,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水电十四局供图

穿城市“心脏”,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009年1月,水电十四局承建的焦作2-2工程开工建设。焦作段是中线总干渠唯一穿越城市中心城区的工程段,协调量超过以往。

征地拆迁涉及燃气、电力、供水、供热、排水以及通讯光缆等复杂管线,还要频频与小区、学校、政府部门、企业等单位打交道。

万事开头难!项目建设者主动作为,组织精干力量与政府、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主动对接、沟通协调,特别是与社区居民建立了24小时随叫随到服务,第一时间协调处理人民群众的诉求,用真情打通“最后一公里”。“征拆协调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既要懂政策、讲合规,又要讲人情,还要耐得住性子。”参与项目建设的林志斌回忆说。

安全风险大又是一个“拦路虎”。针对不良地质条件最大洞泾的浅埋输水隧洞——山门河暗渠隧洞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挑战,水电十四局提出了“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十八字施工原则和“先排水、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闭一段”的基本工艺,得到参建各方的高度认可,展现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实力。

文昌大道公路桥是本标段最大跨渠现浇公路桥,横跨河南省焦作市东西交通主干道,车流量极大。建设团队反复勘探现场,研究施工解决方案,采取下部结构槽挖护壁和上部结构地胎膜施工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规避了满堂脚手架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风险一个个化解,方案一项项落实,施工进展越来越顺利。在项目施工期间,多次获业主年度建设管理质量先进集体、安全先进集体等奖项。

水电十四局以“敢啃硬骨头”的气魄,将线路长、构筑物多的统筹难题,转化为“分段管控、动态协同”的创新实践,是对“绿色建造”理念的生动诠释。

2014年7月,焦作2-2工程顺利完工,“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蓝图成为令人瞩目的实景画卷更近一步,将为华北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

南水北调天津段箱梁浇筑。水电十四局供图

穿铁路“咽喉”,与复杂地质“巅峰对决”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全长10.96公里,工程在北京交通的主干线西四环主路以下穿行,所处地层为砂卵石并夹有巨大的漂石。工程沿线要穿越两条铁路和一座地铁站等构造物,而且还有燃气、电力、供水、供热、排水及通讯光缆等100多条。

暗涵距桥梁桩基最近只有1米,顶部距五棵松地铁站结构底板仅有3.67米,地铁轨道变形要求高,轨道变形一旦超过5毫米就会造成列车出轨的重大事故。

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如何保证“一不断路、二不影响交通、三不扰民”的“三不”要求?水电十四局组织精干力量,采用地下24小时连班作业、地面夜间运输的“白加黑”“五加二”作业方案和浅埋暗挖的施工工艺以及使用大口径钢管深孔注浆超前加固技术、桥梁变形控制技术,在砂石最松散的部位采用棚架支护、人工撬挖、手推车运输,以匠心守护安全,用科技赋能施工。

参与项目建设的技术人员回忆说:“我们在川流不息的西四环下面进行着鲜为人知的精雕细琢,以至于西四环附近的居民并不知道在其居所附近进行着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

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10.96公里双线地下输水暗涵高标准贯通,地铁站最大沉降3.5毫米,被地铁专家评定为“最成功的穿越”,创造了地下穿越工程的奇迹。

同样,京九铁路穿越工程作为天津干线TJ4-1工程的“咽喉”,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穿越段以粉质黏土、粉细砂层为主,地层稳定性差、渗透系数高,且需在保障铁路正常运营(列车通行密度大、时速高)的前提下,完成地下构筑物施工,施工风险与技术难度位居行业前列。

京九铁路穿越工程的攻坚克难,更是一场与复杂地质的“巅峰对话”。水电十四局以“科技为刃、创新为盾”,组建专项技术攻关团队,创新采用“暗挖+明挖”组合工艺,24小时实时监控铁路路基沉降,圆满交出安全零事故的满意答卷,彰显出水电十四局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攻坚克难、安全管控”的实力。

“国家级工程的建设,从来不是简单的施工叠加,而是技术创新、管理突破与责任坚守的深度融合。”项目原技术负责人方万堂感慨地说。

南水北调中线白河倒虹吸。水电十四局供图

穿白河“经脉”,与生态敏感点的“握手言和”

又清又亮的丹江水,自渠首淅川奔涌而出后,要穿越河南省南阳市最重要的河流——白河。为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南水北调中线的一处重要控制性工程——白河倒虹吸工程由此诞生。

白河倒虹吸输水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以南第一个控制性节点,该隧洞位于河南南阳横穿白河,比河床高程低18米,地下则需要穿越砂层、砂卵石层、卵石层、软岩层,汛期施工安全风险高,水头高、透水性好,抽排水、基础开挖施工难度大。

时任南阳白河倒虹吸项目部副经理王鹏说:“横穿白河河底,首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证的要求,工程利用渠道里水流自身的压力,从进口进入河底,然后再从出口出来,这样既保证了白河正常的输水、灌溉、泄洪要求,又保证了水质的要求。”

项目管理团队认真研究当地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多次探勘现场,研究提出“汛期施工两岸,再分三个枯水期施工左、右岸河段和河道中间段,分两次导流”的施工方案,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展现了科学施工的智慧。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联合设计院、高校确定渗透率,开展实验段防渗试验确定防渗效果,基于先进的科技手段测出河床地质情况和渗水流量,最终确定了“堵、抽、排、吸”四字施工工艺,解决了高水头、高渗率、软岩地质情况下的防排水施工难题。

从统筹规划到细节管控,从技术创新到安全保障,水电十四局在项目建设中,始终以卓越的施工能力、前沿的技术水平与高度的责任担当,攻克一系列行业难题,不仅为国家重大输水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年后,水电十四局与南水北调的精彩故事在引江补汉仍然还在续写。(邓鹏 )

来源:中国水电十四局


链接地址:http://yn.people.com.cn/n2/2025/1027/c372455-41392237.html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