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29日,由水电十四局联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建的国内首个地下洞室群智能通风实验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 国内首个地下洞室群智能通风实验基地揭牌。张馨匀摄 作为国家“双碳”战略与智能建造政策实施的重要成果,该基地历时三年建成,聚焦地下工程通风领域“卡脖子”难题,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调控”全链条技术体系,可为复杂洞室群通风散烟、污染物控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核心试验平台采用1:100主风流方向、1:30断面方向的变态比尺模型,将千米级地下洞室群“微缩”至实验室,实现“风、气、温、湿”全要素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 清华大学林鹏教授介绍,基地通过整合智能感知网络、动态解算模型与远程调控系统,首次实现复杂洞室群通风参数精准匹配,为同类工程提供从理论验证到技术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陈永灿教授认为,这一模式为深地工程领域提供了“清华智慧+央企力量”的示范。 据了解,基地采用工程需求牵引、高校技术攻关、企业成果转化三位一体模式,依托旭龙水电站等开展实证研究,已攻克多洞室耦合控制极端环境适应性等核心技术。 报道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9821454-500006405643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