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路上的荆棘与荣光 | ||||
| ||||
初入玉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我便接到了一项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一个星期内完成红线测量放样工作。 当站在山脚向上望去,茂密的植被将整座山包裹得严严实实,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冠,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散着草木特有的潮湿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在这般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精准测量,绝非易事。 我带着测量团队进入密林。四周荆棘丛生,每前进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意就会被尖锐的荆棘划破皮肤。最棘手的是信号问题,茂密的树冠像天然的信号屏蔽器,仪器屏幕上的数据总在飘忽不定,每个点位的确定都需要多角度反复校准。 同行的人员在前面不断地挥舞着镰刀,砍断那些拦住去路的藤蔓和树枝。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滴落,湿透了衣衫,但是没有人停下来。 山林里有不少陡峭的山坡。有一次,一位作业队员爬坡时摔了一跤,但立马爬起来,拍拍土,稍作调整,忍着痛继续跟上,谁都不想耽误测量进度。 溪流段测量最险。青苔覆盖的卵石像抹了油,一不小心便会摔倒。我和作业队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在石头上挪动脚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掉进水里,导致设备进水影响到测量工作。 密林中的蚊虫轮番侵袭,一旦在原地稍作停留。裸露的皮肤上便很快布满红肿勋章,又痒又难受。但每个人都顾不上这些,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测量仪器,确保每一段红线都成为不可逾越的精准边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最终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当最后两段红线成功闭合,这项全长3099.37米、占地63124.87平方米的测量放线工作正式结束。 这次经历,让我积累了测量放线的经验。再次回想起当初的畏惧,如今却颇觉可笑。人原比自己想象的要强韧得多。 师傅说得对,测量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修行。那些与大地较量的记忆,终会沉淀成我们行走行业的底气。就像山涧里的鹅卵石,越是冲刷,越是晶莹。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