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歌大青树下 千年歌声悠扬 | ||||
| ||||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唱,唱歌跳舞做买卖。”这是对闻名遐迩的大理三月街生动而形象的描写。 “大青树下抒情怀,歌声悠扬越千年。”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碧翠的点苍山中和峰下,广大市民和来自各地的游客便前往古城大理西门外,去赶一年一度的三月街,而三月街对歌是不变的传统,古街场大青树下的对歌台是个无法磨灭的印记,成为一代代大理人心中美好的乡愁。对歌台前,歌手们会用原汁原味的白族调唱尽“风花雪月”,唱出浓浓乡情。 今年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又将如期举办,为继承弘扬大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群众节庆文化生活,新一届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手大赛将在对歌台举行,来自全州12县市的民间歌手会一展歌喉,并有许多中老年自由对歌的群众登场亮相,七天会期间歌声不断。 去年三月街,笔者有幸三天前往邂逅对歌,那活泼欢快、幽默诙谐、情真意切的对歌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悠扬的歌声似乎还在耳边萦绕。去年有36对选手参加比赛,为观众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民间山歌和小调。荣膺第一名的剑川县阿鹏艺术团歌手李兆元,是白曲非遗传承人,他和搭档的对歌《哥妹相遇大青树》,讲述两个年轻人在大青树下寻找知音、得到真爱的故事,让人难忘。 三月街对歌以白族为主,也有彝族等民族参加。对歌台上,歌手们悠扬婉转的旋律,富有民族特色的表达,别具韵味。他们唱劳动、唱爱情、唱家乡、唱祖国,其原生态的曲调和嗓音,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给观众带来“听觉盛宴”,赢得阵阵掌声。歌手们的精彩呈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赞美,为民族节增添了亮丽色彩。 白族调是白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种演唱艺术,在比较传统的白族地区,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唱,就算不会唱也能哼上几句,背上几段歌词。 白族调的唱词具有独特的诗歌格律,被称为“山花体”的歌词每首八句,其结构形式有“三七七五”接“七七七五”,或“七七七五”接“七七七五”两种。如:“翠茵茵,小妹你是启明星,一表人才逗人爱,赛过观世音;芍药见你红了脸,牡丹见你让十分,只要见着妹一面,有病也减轻。”也有第一句不用“韵头”,而是直接用歌词限韵的。如:“石宝山上郁金香,小妹你家住哪方,卧蚕眉毛丹凤眼,蓝花绿衣裳;愿变你窗前明镜,愿变你灶后水缸,愿变十五三更月,夜夜照妹窗”。 对歌是白族歌唱中极为精彩的艺术形式,但对歌不采取问答的形式,而以内容是否衔接和音韵能否贯穿来分胜负。对歌既展示歌喉,也比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它对即兴发挥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全凭临场发挥,即兴编创,即兴演唱。优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传统民歌的基础上,面对当时的情景,会妙语连珠,对答如流。其男女你唱我对,你唱我和,风趣诙谐,动人心扉,而如若在互动中谁应答不上或跑了韵,那就被判定为“输了对歌”。 对歌,唱的都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理想追求、幸福爱情。在去年的自由对歌中,笔者就目睹了多对老年对歌者即兴评说月街盛况的,有和台下观众互动的,他们就着流传了千年的特有调子,现场编唱着朗朗上口、贴切押韵的词儿,其幽默风趣的表达,引来阵阵欢笑。 对歌多半采用白族调,但有些白族地区也流行汉族的对口山歌,称为“汉调”,与白族调交替使用,更有一番动人的魅力和韵味,在三月街对歌中也有呈现。 笔者看到,近年来不仅歌手年轻化的问题得到了重视,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有了明显改变,而且在曲目上的表现是思想新,讲时代变迁、说家乡变化、唱幸福晚年的多了,令人欣慰。 “三月街民族节对歌,反映了大理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快乐和多才多艺。”这是在做直播时,来自河北的自媒体人对笔者说的一番话。 是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对歌,既是白族人民抒发情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传承民间文艺的桥梁。大青树下的对歌,既有历史传承,也有时代创新。我们祝愿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曲调、歌唱幸福生活的歌声,世代相传,更加嘹亮! 月街对歌受热捧 歌唱生活抒情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