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见“国之大者”

发布日期:2025-08-01 信息来源:西北工程公司 作者:王舒镐 字号:[ ]

当飞机载着我穿越云层,降落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时,我的选择已如星辰般清晰——加入西北工程公司。这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的迁移,更是一次精神坐标的锚定。

祖国广袤的西部,尤其是那条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正以最深沉的呼唤,等待着年轻的力量去守护、去重塑。

在昆明总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在心中回响;在西安集结,“西部大开发”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蓝图,让我的奔赴有了最滚烫的方向:古贤水利枢纽——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黄河安澜”梦想、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列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超级工程,就是我青春的战场!

溯河而上,抵达晋陕峡谷间的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古贤项目部。项目部虽坐落在离黄河岸边尚有十多公里的山塬之上,但那份源自母亲河的磅礴力量与工程所肩负的举国重托,却无时无刻不充盈在空气之中,震撼着初来乍到的我。古贤枢纽,其政治与技术意义的举足轻重,此刻如黄河奔流般涌入心间:

缚住“黄河水龙”的国之重器:作为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核心节点,古贤扼守黄河中游咽喉,控制着流域65%的面积、73%的水量、80%的粗泥沙。建成后,它将与小浪底水库组成总库容达154亿立方米的“水沙调控航母”,将黄河中游的防洪标准从30年一遇历史性地提升至百年一遇,为下游亿万生灵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之大者”,承载着“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的宏图伟愿!

赋能流域发展的生命之源:工程每年将增加供水5.6亿立方米,滋养晋陕大地420万亩良田,让干渴的土地焕发新生;年发电44亿千瓦时,点亮万家灯火,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它不仅是水利枢纽,更是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基石。

黄土地上筑丰碑的铁军智慧:初入项目部,那幅复杂的导流洞三维地质剖面图就令我屏息——1403米洞身需穿越极其破碎的岩层,且与多个大型地下洞室立体交叉,施工难度堪称“在豆腐渣里打隧道,于断层带上筑丰碑”。面对这世界级的地质挑战,十四局工程人以超凡的智慧与无畏的勇气迎难而上,正是“新质生产力”在工程一线最生动的实践,闪耀着十四局人“地下铁军、抽蓄王牌”的荣光!我深知,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完成一项工程,而是在与自然之力对话,用人类智慧在母亲河最桀骜的段落,镌刻下保障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朽印记! 这份认知,让远在十余公里外项目部工作的我,每一次落笔都感受到千钧之重。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初识与震撼,我走进了项目部的门扉。这里,没有现场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键盘敲击的节奏与纸张翻动的轻响,空气中弥漫着严谨的气息。然而,当我第一次亲手翻开厚厚的招标文件,逐行审阅工程量清单上那密密麻麻的数字,理解每一个“单价”“总价”“变更”“索赔”背后所牵动的巨大资金流和资源调配;我骤然领悟了造价工作的真正分量。

窗外虽不见黄河,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建设者们顶着星光在项目现场奋战的身影,与屏幕上的数字。那一刻,大学课堂上那位授课老师的声音穿越时空,无比清晰地回响在耳畔,并在此情此景下迸发出雷霆万钧的力量:“同学们,记住,造价人的战场不在斗室方桌,而在江河奔涌的工地;我们的责任不在纸面盈亏,而在千秋基业的坚实与人民福祉的永续!我们计算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山河的重量、国家的嘱托和未来的希望!”

这迟来的顿悟,让我浑身战栗。原来,清单上每吨钢材的价差,背后是安全冗余与成本最优的精准平衡;每方混凝土的单价核算,既要守住千年大计的质量底线,又要算清国家账本的经济账—— 这是造价人独有的双重铠甲,一边连着大坝的钢筋铁骨,一边系着沿岸百姓的每一份信任;每方混凝土的成本,关乎下游千万家庭能否夜夜安眠。精确不仅是职业准则,更是对“千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国家重托的无声誓言!古贤工程的举国关注、意义非凡,此刻无比具体地落在了我的笔尖——我的严谨,亦是守护黄河安澜的一道无形堤坝!

融入古贤项目部这个大家庭,是我这短短十日里另一份珍贵的收获。从项目班子领导语重心长的嘱托与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到部门同事手把手的业务指导和的答疑解惑;从食堂大厨让我们自拟菜单的热心,到宿舍舍友分享的家乡特产和夜谈时的鼓励——一种“家”的温暖迅速包裹了我。这温暖,源自水电人特有的质朴、豪爽与担当。在远离都市繁华的山村里,在繁重艰巨的建设任务前,这种同甘共苦、勠力同心的情谊,是支撑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它让我明白,个人的奋斗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融入十四局这个光荣集体、融入古贤项目这个战斗堡垒,共同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每当黄昏,我常伫立在山坡高处,遥望黄河奔流的方向。暮色苍茫,虽不见粼粼波光,但母亲河那雄浑壮阔的意象早已烙印心间。她无声地诠释着最深邃的东方智慧:“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她不疾不徐,却以无与伦比的韧性和持久,劈开群山,穿越荒漠,滋养万物,终成浩瀚入海之势。这不正是我们工程人、我们造价人应有的精神写照吗?不争一时之名利,不求片刻之功成,唯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情怀,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之心—— 这份赤子心,始终激荡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精益求精的追求、分毫必争的严谨,化作大坝基岩的稳固、钢筋铁骨的坚韧、工程效益的最大化。这涓滴之力,终将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洪流!电话那头,母亲的话语一如既往地温暖而坚定:“在咱黄河上干大事,妈懂!家里一切都好,你就安心跟着大河往前奔!”这份理解与支持,像另一条温润的生命之河,静静流淌在心底,承载着无言却最坚实的后盾。

古贤十日,恍若新生。

站在承载着民族重托的热土上,回望初心,眺望征途,选择的意义从未如此澄澈。选择造价,是选择以数字为刻刀,精心雕琢缚住“黄河水龙”的国之重器;选择西北,是选择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民族复兴最需要扎根的土壤;选择古贤,是选择亲身参与书写这部攻克世界级难题、承载“国之大者”的当代“治水史诗”!我的未来征程,必将追随着黄河母亲奔腾不息的脚步,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因为这洪流所向,是“国之大者”的辽阔深海,是人民对幸福河湖的永恒期盼,是一名造价新兵以青春与智慧向祖国最深情的献礼!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在这片凝聚着民族智慧、闪耀着攻坚精神的热土上,我愿做一粒坚实的沙砾,融入大坝,守护安澜;更愿为一滴水,折射新时代十四局人为国砺剑、为民守澜、智创巅峰的赤子光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