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夏长,风懒,梦甜

发布日期:2025-08-07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李喜玲 字号:[ ]

小时候的夏天,像块慢慢结起来的琥珀,凝固着阳光、汗水、泥土与没心没肺的笑。

小时候,每当夏天临近,田野里,黄灿灿的麦浪便翻滚开来,一眼望去,麦田在炽热的阳光下亮得晃眼,空气里麦香混着泥土味儿,闻着就踏实。这味儿一来,村里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记忆中,父亲一头扎进麦田,手里的镰刀飞快地飞舞着,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脱粒机不知疲惫地发出“轰隆”声,不一会儿吐出金黄金黄的麦粒,麦糠飞得哪儿都是。大人们汗水湿透了衣裳,脸上却笑盈盈的。

麦子割完,场院边、田埂上就立起一个个麦秸垛。于是,这里便成了我们这帮“野娃子”的游乐场。那时候的月亮特别亮,跟挂了个大灯笼似的。晚饭后,小伙伴们围在一起,手心手背分拨儿,输了的就得当“抓人的”,脸贴在糙乎乎的麦秸上,扯着嗓子开始计数,其他人就跟受惊的小麻雀似的,“呼啦啦”瞬间散开。有的飞快地爬上垛顶,扒开个窝就钻进去,新堆的麦秸垛还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胆儿大的捣蛋鬼,故意跺跺脚弄点动静,等抓人的凑过来,猫着腰飞快地蹿到另一个垛后面。月光洒在垛顶上,大家小小的影子在上面追着、躲着、笑着,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

收完麦子后,地里就总会遗漏些麦穗。这时候,我会跟小姐妹挎着柳条编的小篮子,或者用化肥袋子改的布兜,在割完的麦茬地里“寻宝”。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塑料凉鞋踩过硬邦邦的麦茬,汗水顺着晒红的脸蛋往下淌,可是没有人偷懒。后来,捡回来的麦穗会换成手里的冰棍。舔着自己挣来的小零食,心里乐滋滋的。

随着夏意渐浓,大家又有了新的乐趣—— 摸爬叉(蝉的幼虫)。当天边还挂着点红的晚霞,小伙伴们就攥着家里的老手电筒,拎着洗干净的罐头瓶、玻璃瓶,呼朋引伴往村边的树林、河堤跑。树林里潮乎乎的,全是泥土和树叶的味儿。爬虫喜欢在雨后或者傍黑的时候从土里钻出来,顺着树干往上爬。每个人瞪大眼睛,借着手电筒那点光,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这儿有一个!”“快看那棵树上,有好几个呢!”后来随着瓶子里的“小俘虏”越来越多,瓶子便不停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露天电影是夏夜最热闹的事儿!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村子,孩子们高兴得吃不下去饭,早早搬着长条凳、小马扎去晒谷场占地方,银幕前后都坐满人,晚风带来田野的气息和人群的热闹。孩子们在幕布的光里追着跑,不时传来几声大人的呵斥声。

日子如车轮般滚滚向前,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夏日景象慢慢地变成了心头最柔软的回忆。它教会我要在烈日下挺直腰板、在黑暗中寻找微光,更要珍惜平凡生活中的每一点收获。 

不知不觉,好像又闻见了新麦子的香,听见树林里小伙伴的吆喝声,感受到了麦秸扎人的痒,嗅到油炸爬叉独一无二的酥香……在那些简单质朴的日子里,一个在田野里奔跑、在星空下仰望、在劳作中成长的小女孩,仿佛正穿过金黄的麦浪,带着夏日的蝉鸣与泥土的气息,向我缓缓走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