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坐等花开》有感

发布日期:2025-09-24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姜丽苹 字号:[ ]

读丰子恺先生的《坐等花开》,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旷野”的门,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在项目部工作和生活的时光。

“好养,有水就能活。”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项目在贵州,财务部的姐姐送了我一棵金边吊兰,透明玻璃瓶里,白色根须在水中舒展。每当看着它新抽的叶子,工作的疲惫之感便悄然散去。偶然一次,我发现玻璃瓶里叶片长得最厚实的那株吊兰,底下盘着的根系也最发达。才明白原来植物们“向上生长”的底气,平时都是藏在看不见的“扎根”里。

时间一天天过去,与项目部的同事们也越来越熟稔。饭后闲暇时间,大家总会一起约着散步。采杨梅、摘槐花,有时来自大西北的姐姐们还会分享家乡故事和美食。晚上加班时,办公桌旁的吊兰一直静静地陪着我敲键盘、整理资料,嫩叶舒展间,陪我度过了最初的新环境适应阶段。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新的项目。工作环境换了之后,吊兰却“营养不良”了。情急之下,我将它移栽到办公室门口的花台里。没成想,这一“放生”竟让它疯长起来,墨绿厚实的叶子叠成一片片,看起来茁壮极了。就像丰子恺先生笔下那株命途多舛的水仙,不再追求环境的雅静被移到灶间后,竟换来盎然生机。

后来,在和同事的一次饭后散步,偶然在路边发现一棵“坚强”的野枸杞树苗。当时,它的半边枝丫被车轱辘压进土里,另半边枝丫却仍旧坚挺!也许是同情小树苗的“遭遇”,又或是生命的顽强触动了我。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将小苗带回了项目部,栽到花盆里。没多久它就冒出了新芽。可花盆里的土再肥,终究困着根须舒展,看着花台里肆意生长的金边吊兰,于是我又将野枸杞树移栽了进去。每天路过时匆匆瞥一眼,见它们在风里舒展,便觉心安。

等野枸杞树安家后,我又一次去往了新的项目。等再次见到它的时候,已经时隔一年半。彼时的金边吊兰已经在花台里铺成一片,匍匐茎爬得老远,周边还在冒出新株。可四处打量,却没见野枸杞树的影子。我想或许是被杂草掩了,或许是没熬过我离开的日子。草木的荣枯,原本也是寻常事。

一天,晚饭后经过花台时,我忽然看到一串串红透的果子从树丛里冒出来,细细一看,惊喜来得猝不及防,竟是野枸杞树结的果子!四面舒展的枝条上衔着一排排圆滚滚的红果子,阳光从背后照过来,透出鲜亮的光,摘一颗入口,微甜略带一丝清苦。原来在我不在的时间里,曾经的小树苗早已长成茁壮的模样。就如《坐等花开》里的“坐等”——它从不是站在原地期待,而是像当初把它栽进花台时那样:松好土,浇足水,放心交付这片沃土和时光。

就像丰子恺先生说的,“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终有抬头的日子。”那枝头衔着的“小太阳”告诉我:用心种下的,不必刻意盼,时光自会还以惊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