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满人生

发布日期:2025-09-25 信息来源:土木工程公司 作者:管仕兴 字号:[ ]

——在昼夜平分的门槛上,寻得半满人生。

晨光来得比夏日迟了些,却比冬日慷慨。清晨推窗望去,东边天际正染着均匀的橘红与灰蓝,像一幅精心调和的画。今日是秋分,太阳将不偏不倚地直射赤道,而后翩然南迁。于是,白昼与黑夜,这两股自夏至起便互相倾轧的力量,终于在此刻达成一种精妙的妥协,不多不少,各占十二小时。这是一种绝对的、近乎数学的均衡,是季节流转中一个短暂的、珍贵的平衡点。

我望着在项目部后山的植被,景致正呈现着最坦诚的“一半一半”。一半是夏日倔强的余韵:山顶上冷松的叶子仍撑着大半边绿意,抗拒着风霜的邀约;另一半,则是秋日不容置疑的渗透:巴塘银杏的扇形叶片已镶上清晰的金边,几棵菊花更是迫不及待地醉花了脸颊。没有哪一种色彩能独占鳌头,它们交织着,妥协着,共同构成一幅层次丰富、毫不单调的画卷。就连风也是半暖半凉的,拂过皮肤时,一半是记忆里的温热,一半是预告中的清寒。我忽然觉得,这秋分的世界,不像盛夏那般全然的丰茂逼人,也不似深冬那般决绝的万物萧疏,它处于一种迷人的中间状态,一种“未完成”的圆满。

这景象让我想起儿时祖母家那口总也装不满的水缸。祖母从不将它灌得溢出,总是留着一指宽的空白。我曾好奇,她只笑着用浓重的乡音说:“满招损,谦受益。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样‘半缸水’,正好,心里踏实。”那时不解,如今站在这昼夜平分的门槛上,却恍然悟得几分真意。我们似乎总被一种“圆满”的焦虑所驱策,追求事业的全然成功,人际的完美和谐,生活的毫无瑕疵。可那水满欲溢的状态,固然耀眼,却也紧绷而脆弱。反倒是这“半缸水”,从容、安稳,留有余地去接纳一场意外的雨,一阵偶然的风。

生活中的智慧,或许正藏于这“半”字之中。半梦半醒之间,常有灵光乍现;半饥半饱之时,方能品出食物真味。友人相聚,话不必说尽,情到浓时转为浅,留下半分余地,回味反而绵长。就连阅读一本书,也未必非要一口气读到结局,有时合上书页,存一半想象,让故事在思绪里继续生长,别有一番滋味。这是一种“求缺”的思辨,承认并拥抱那不可避免的不完美,在“一半”处找到满足与安宁。

想起一位痴迷木工的朋友。他制作的器物,从不追求工业模具般的规整对称,反而珍视那些偶然的、手工的痕迹,板凳面模板纹路细微的歪斜。他说,真正的美在于这“一半人为,一半天意”的默契里。纹路横平竖直的板凳面板固然标准,但留有“缺憾”的器物,却有了生命,有了故事。它不圆满,却因此完整了自己独特的灵魂。

日头渐高,照进我一楼办公的窗户。我思绪飞到大学时期的北方,此刻学校旁的农地里收割机轰鸣而过,稻谷已归仓,大地裸露出一半金黄秸秆,一半黝黑土壤的胸膛。这并非终结的荒凉,而是一种慷慨的奉献后的休憩。一半的收获已然入仓,孕育生命的一半力量则被深埋进泥土,静待来年春分后的另一次萌发。生与息,予与取,在这里达成又一个平衡。

黄昏时分,我踏上归途。西沉的落日将天空渲染成一片壮丽的绯红,而东边的天际,已隐隐透出夜幕的黛蓝。白昼与黑夜,这对永恒的舞伴,在秋分这一天,没有输赢,只是优雅地交换了主场。回到卧室,我没有开灯,任凭着最后一抹天光与初升的月色在室内交融,形成一片柔和的、灰蒙蒙的光域。桌上的半杯清茶已凉,入口却别有一种清冽的甘醇。

我终于明了,秋分之所以让人感到如此平和,并非因为它许诺了一个完美的终点,而恰恰在于它坦诚地展示了宇宙的二元性:光与暗、荣与枯、盈与亏,它们并非敌对,而是共存共生的一体两面。最好的生活状态,或许就是这秋分时节的心境:不执念于永昼,不恐惧于长夜;不贪婪于全盛,不沮丧于凋零。欣然接受那人生中必然的、各占一半的悲欢、得失、起落。

在这昼夜平分的刻度上,我愿守护我这“半满”的人生。不求圆满,方得从容。当一颗心能安住于这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时,一切便都妥帖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