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

发布日期:2025-07-21 信息来源:西北工程公司 作者:周卉林 字号:[ ]

我在湖北恩施的项目上工作,营地暂时驻扎在离恩施大峡谷十余公里的山路上。这里四周种满了茶树,附近有大大小小的制茶厂,还有独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其间夹着一两家货物不太齐全的小卖铺。放眼朝前后看,道路很快绕着山势消失了踪迹,左右则是层峦高耸的大山。从这里到市区有几十公里的车程,最近的乡镇没有代步工具也很难抵达,倒像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七月,凌晨5点刚过,天边就泛起了鱼肚白,窗外蝉鸣震天响,搅得人无心睡眠。待到8点,日头已将空气煨在笼屉中焖了七成熟,从宿舍走到办公室短短数十米,额角已经有了湿意。正是三伏天,白昼光阴长,暑气熏人苦。

这个时节也正是劳作的时候,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现场作业人员从头到脚都武装了起来,他们在安全帽的保护下,头发已经浸湿成一缕一缕地往下滴汗珠;反光背心穿在身上也叫前胸后背都黏糊一片;脚下蹬着坚实的劳保鞋每一步都仿佛踩在火炉上。等到太阳将要移到头顶时,便有喇叭鸣响通知解散,这个点不能再顶着烈日工作了,各个队伍立即分发清热解暑的绿豆汤,中午确保人人都能得到好的休息,等日头偏西,偶有微风徐来,便再次上工。项目上几个大小伙子回来时总是满头大汗,肤色也深沉得明显,后脖颈更是乌亮亮的,我想这是烈日给他们戴上的勋章。

暑气除了蒸腾着我们的施工队伍,当地居民也苦熬着炎热的夏日。这里虽然僻静,依然有不少人家,大多是种茶的茶农,他们的房屋高高低低地掩映在山林里,山峦上是翠绿的茶树。恩施的茶一年可采三季,最好的自然是春季明前茶,夏茶由于气温原因口感更加苦涩,也别有一番风味,因此,迎着烈日也能看见山间背着背篓戴着斗笠的茶农正弯腰采茶。茶叶是万千茶农的经济来源,生活从来不容易,我看着这番景象一次又一次地感同身受。

生活在这里采买物品会有些困扰,网购能依赖的快递很少,有时急缺东西了附近仅有的两户小卖部也难得找全。我很困惑当地居民是怎么解决这种难题的,后来我发现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催生了鄂西一种特殊的商户——移动的卖货郎。他们开着一辆小货车,货车上有常见的生活用品、时令的果蔬,最近甚至还有冰凉的雪糕。这些跑山的货郎带给当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外界的信息和生活的便利,老乡们说货郎的价格公道,经常会给抹零,他们常常光顾货郎的生意,有时货郎遇到不便,乡亲们也乐得帮助。我想这样的相处靠的是真心换真心。

我来到这里时间不长,从春寒料峭到炎炎夏日,昼夜不再平分,将近15个小时的白昼里,是汗水浸泡的咸涩,是烈日炙烤的滚烫,是采买不便的困扰,更是茶香氤氲的芬芳,是货郎带来的清凉与暖意,是工地上齐心协力的号子。在这里,生活的粗粝与温情如此真实地交织。我目睹着,也感受着这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苦夏,亦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