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方程式没有答案

发布日期:2025-05-12 信息来源:轨道工程公司 作者:杨艺萍 字号:[ ]

数学课本里的方程式总有标准答案,可母亲的爱,却像一团解不开的迷雾,任我用再多公式推导,也寻不到尽头。它藏在清晨灶台上腾起的白雾里,躲在深夜台灯下织毛衣的银针间,悄然生长在岁月的每一道褶皱里。

听母亲回忆,我小时候格外难哄。一岁那年盛夏,日头毒辣得像要把大地烤化,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蝉鸣在树梢扯着嗓子嘶喊。我却在午睡时分突然哭闹不止,怎么都不肯入睡。母亲试遍了唱歌、摇晃、喂糖水,可我的哭声反而越来越响,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和鼻涕糊成一片。最后,母亲只能顶着近四十度的高温,抱着我走出家门。她没撑伞,怕伞面晃动惊扰到我,汗水顺着她的脖颈滑进衣领,很快洇湿了后背,怀里的棉布裙也被我的眼泪浸得透凉。街上行人寥寥,偶尔有车辆驶过,卷起阵阵热浪。母亲却浑然不觉,只是一圈又一圈地在树荫下踱步,轻声哼着走调的童谣。梧桐叶在头顶沙沙作响,细碎的光斑落在母亲的脸上,映出她紧锁的眉头和专注的神情。她时而用脸颊轻轻蹭蹭我的额头,时而低头查看我有没有被晒到,脚步始终没有停歇。路过的邻居劝她:“孩子哭累了自然就睡了,何必遭这个罪?”母亲只是摇摇头,继续在滚烫的街道上徘徊。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哭声渐渐弱了下去。母亲低头一看,发现我已经在她怀里沉沉睡去,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此时的她,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嗓子也因为长时间哼唱变得沙哑,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可她依然保持着最轻柔的动作,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我惊醒,小心翼翼地抱着我往家走。

多年后,当母亲笑着跟我讲述这段往事时,我突然意识到:那个炎热的夏日,母亲在街头走过的每一步,滴落的每一滴汗,都成了爱的注脚。如果要用数学公式计算,那该是怎样庞大的数值?可母亲的爱,从来都不能用距离的长度、时间的刻度或是汗水的重量来衡量。

记忆里的厨房,是母爱的实验室。母亲总在那里调配着神奇的“药剂”:将新鲜的排骨炖成乳白的浓汤,把青翠的蔬菜炒出阳光的味道。她系着褪色的围裙,在烟火中忙碌,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每当我问她累不累,她总笑着说:“看着你吃得香,就不累。”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怎样复杂的情感方程式?我算不清她付出的心血,也量不出她收获的满足,只知道那一道道菜肴里,藏着她对我满满的爱。

上初中时,即便学校有食堂,母亲仍坚持每天给我送饭。清晨六点,厨房的灯准时亮起,案板上的刀起刀落声成了唤醒黎明的闹钟。她会变着花样准备饭菜:周一的番茄牛腩冒着酸甜的热气,周三的香菇滑鸡裹着浓稠的酱汁,周五的紫菜蛋花汤里卧着金灿灿的煎蛋。保温桶里的饭菜温度,是她用手腕内侧反复试出来的,既要赶在我放学前送到,又不能凉得太快。秋天下雨的日子,校门口挤满撑伞的家长。母亲举着伞,怀里紧紧护着保温桶,裤脚早已被雨水浸湿。“快趁热吃。”她掀开保温桶的盖子,腾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睛。我埋头扒饭时,总能感受到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某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有次我抬头问她:“妈,食堂也有饭,你不用这么辛苦。”她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雨水,笑道:“食堂哪有妈做得合你口味?”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计算:每天往返三趟的路程、两小时的备餐时间、风雨无阻的坚持,若换算成数字,该是怎样庞大的数值?可母亲的爱,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能够丈量的。寒冬腊月,母亲送饭的身影愈发显得单薄。有回我看见她在寒风中跺脚取暖,睫毛上结着细小的冰晶,却仍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递给我。“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她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霭,模糊了她眼角的皱纹。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年她为我送饭的轨迹,早已在小城的街道上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而这张网的每一根丝线,都缠绕着她毫无保留的爱。

高中住校后,两星期才能回一趟家,而我总能看到母亲早早在门口等。她接过我的行李,迫不及待地问我在学校的情况。餐桌上摆满了我爱吃的菜,都是她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的。她坐在我对面,看着我吃饭,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满足。我想,母爱或许是个循环往复的方程式,她给予我无尽的爱,却从不求回报,只希望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上了大学,我去了其他城市。临行前,母亲帮我收拾行李,把各种生活用品塞进行李箱,仿佛要把整个家都装进去。“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别熬夜。”她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不耐烦地点点头,却没看到她转身时偷偷擦拭的眼泪。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望着窗外母亲渐渐模糊的身影,突然明白:母爱是个没有终点的方程式,无论我走多远,她的牵挂永远与我相伴。

工作后,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手机日程表里挤满了各种照片,却找不到一条关于给母亲打电话的安排。每次拨通视频,母亲的声音永远带着笑意:“我和你爸都好,你别担心,专心工作。”某个加班的傍晚,我偶然瞥见手机里的两三个未接来电,间隔不过五分钟。回拨过去时,听筒里传来她慌忙解释:“不小心按到的,你忙你的。”可我分明听见背景音里,我家小狗喊叫的声音,那是她独自在家时,唯一的陪伴。挂断电话后,我翻出通话记录,发现自己平均每个月只打给她一到三次,而她给我发的消息,永远带着“不着急回复”“你先忙”的后缀。春节回家,我帮母亲清理手机内存。相册里除了风景照,全是我小时候的照片:扎着歪辫子在幼儿园表演的模样、初中运动会夺冠的瞬间、大学录取通知书展开的画面。最底下的隐藏相册里,藏着几十张偷拍——是我去年短暂回家时,她趁我熟睡拍的侧脸。照片备注写着:“丫头瘦了”“头发又剪短了”“好像有白头发了”,日期精确到分秒。偶尔和母亲聊天时,她也不再催我结婚,只是偶尔会说:“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语气里满是心疼与无奈。我这才发现,她早已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尊重我的选择。她的爱,不再是强硬的要求,而是包容与理解,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力量。

我开始明白,母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是岁月沉淀后的懂得。即便我还未成为母亲,也能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它是母亲为我留的那盏深夜的灯,是电话里永远温柔地叮嘱,是餐桌上永远为我准备的那道爱吃的菜。这份爱,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等价的回报,却支撑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教会我如何去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那份温暖与柔软。

在这条充满爱的道路上,母亲永远是那个默默奉献的人,而我,也在她的爱中,渐渐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爱的真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