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的传接

发布日期:2025-09-22 信息来源:建筑工程公司 作者:李静 字号:[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爷爷毅然投身抗战。2019年,他获得了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爷爷年轻时候的故事。

1931年爷爷出生在大理剑川。1945年刚满14岁的他参军入伍,1949年,在滇西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年仅18岁的他同王北光并肩战斗,在通兰地区传播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广泛发动群众。1949年5月4日,由王北光任总指挥的“通兰人民自卫大队”正式成立。5月10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城金顶实现和平解放,随后维西、丽江也相继在5月12日、7月1日又先后迎来了解放。此后直至爷爷去世都扎根在维西建设边疆……

爷爷极爱惜那纪念章,每每取出,必先净手,再以软布轻轻擦拭。那时笑他过于谨慎,他却道:“这物件,不是单给我一人的。”我初不解其意,后来才悟得,那章上有千万人的血汗与荣光。那纪念章是铜铸的,厚重沉实,光芒闪耀,透着一种庄重的暖意。徽章正面,精致雕琢出共和国版图的轮廓,边沿镶着麦穗与齿轮交错而成的精致花边,象征工农之基业。每当我托起它,爷爷的影像便浮现在眼前:他双手捧着这枚勋章,目光中流露出一种严肃而深沉的满足,仿佛手中握住的,是无数个枪林弹雨的日夜之后,终于凝结而成的平安与信念。这枚为新生共和国铸造的徽章,竟像浸染了旧战场硝烟似的,沉淀着沉甸甸的过往。

后来爷爷卧病在床,屋子里终日弥漫着药水和消毒水混合的刺鼻气味。有一天,他艰难地抬起枯瘦的手臂,摸索着从床头柜抽屉里拿出那枚纪念章。他喘息着,颤巍巍地递向我:“送给你……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身既质直……”他的手微微抖动,徽章便在苍白的被单上投下晃动的光影。我伸手接住,那金属块儿,竟带着一种特殊的冰凉,仿佛将爷爷体温之外的余热也一同交付给了我,让我不禁心头一颤,指尖微微发麻。我紧握着那枚勋章,仿佛握住了爷爷一生的重量,沉甸甸的,压得我手心发烫。

如今,徽章已随我辗转三个项目,我时常在筋疲力尽之时,回到宿舍下意识地翻找出那枚徽章,指尖触碰到徽章光滑的表面,便顿然感觉又有了力量。犹如爷爷默默的目光,在我劳碌的喘息间,悄然传递着无声的抚慰与支撑。

有一次,我坐在项目部宿舍楼平顶上休息,抬头望见丘北腻角乡连绵起伏的山,夕阳金色的余晖洒落其上。我再次找出徽章,把它轻轻放在掌心。晚霞的光辉温柔地披拂在徽章上,它便焕发出温润的铜光,像一枚微小的太阳在我手掌间燃烧——它映照出爷爷在旧战场烽烟中坚毅的轮廓,也映照着眼前这属于新时代的宏阔建设图景。

在工地上,我常看见新浇筑的混凝土。它们起初柔软可塑,渐渐变得坚硬如石。历史大约也是如此,由无数柔软的瞬间,凝结成不可摧毁的集体记忆。

爷爷当年扛枪是为了守护山河,如今我在各个项目间穿梭,亦是为了山河的苏醒和强健。徽章沉甸甸的分量,不只是金属的重量,更是一种无声的嘱托——它提醒我,正在接续那支并未沉默的枪,在混凝土的脊梁上继续书写安宁与力量。

爷爷虽已远去,可这枚纪念章所承载的滚烫信念,早已化作了山石泥土深处不灭的印记;爷爷昔日为守护山河而流的血,如今正借由我的汗水,无声浇灌着大地深处一条条奔涌的光明之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