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下的成长

发布日期:2025-08-25 信息来源:华南工程公司 作者:葛磊 字号:[ ]

七月的闽南大地,暑气裹挟着山间的湿润扑面而来。拖着行李箱站在德化抽蓄项目部营地门口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身后是漫长的来路,眼前是刷着白漆的办公楼,仍不敢相信,我真从大学宿舍搬进了项目部。

初到项目的第一周,心里总免不了有几分忐忑。抬眼是陌生的办公楼,来来往往皆是行色匆匆的陌生面孔。毕竟是突然切换了熟悉的生活,心底总藏着一丝忧虑。幸好这份局促,很快被细碎的暖意悄悄抚平,付哥耐心地领着我走过每一项安全培训;余师傅端来刚泡好的热茶,水汽里满是关照;王总与我们促膝长谈,话语里既有对工作的期许,也有对新人的包容。直到真正在工位上坐下,指尖触到键盘的那一刻,那份飘忽不安才忽然落了地。从这一刻起,我已成为了这里的一员。

第一周跟着主任去施工现场,安全帽的带子勒得我下巴生疼。“这个是交通洞,那个是通风洞。”主任指着远处的施工面,声音被风刮得有点散,“你们这批大学生来得正好,赶上支洞爆破的关键期。”我攥着笔记本拼命记,却发现好多术语像听天书,最后只能在本子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洞口轮廓。

部门里是满室随和的氛围,没有想象中的生分与疏离,倒像走进了一处早已等候许久的热闹角落。带我的前辈尤其让人安心,没有半分架子,说话时总带着不疾不徐的温和。从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到工作流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他都一点点拆解开来教我,哪怕我抛出的问题细碎又基础,也没有一丝不耐烦,始终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只是初来乍到,繁杂的规矩总让我乱成一团——比如不同的文件该归入哪个文件夹,报销单据需要找谁签字确认。有时同一个问题琢磨半天仍记不清,硬着头皮问第二遍时,连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前辈总能笑着摆摆手,用一句“没事,刚学都这样”轻轻化解我的局促,让那份怕添麻烦的不安,悄悄融进了这份温柔的包容里。

项目营地的生活,藏着意想不到的温暖。食堂阿姨总会记得我爱吃胡萝卜,每次新买的菜送达后,阿姨都会笑着递给我一根;食堂门口的桌子上永远备着满满一盆的绿豆汤;马主任会根据我们的需求给我们安排最合适的宿舍;项目经理总是笑着说:“在咱们这儿,没有新人和老人之分,只有并肩作战的战友。”那一刻,山间的晚风似乎都变得温柔,冲淡了我初来乍到时的忐忑。

现在我的安全帽内侧已经被汗水浸出了一圈白印,工装裤膝盖处磨出了毛边,手机相册里存了上百张施工现场的照片。上周母亲视频时说我黑了瘦了,我把镜头转向食堂的红烧肉:“妈你看,我们伙食好着呢。”

在学校时觉得工程师就是画图算量,来了才知道还要爬十几米高的脚手架,要在暴雨天检查边坡稳定,甚至还会半夜起来去现场。“这就对了。”经理点点头,“水利人哪有坐在办公室里挖隧道的?”

晚风穿过营地的树林时,树叶沙沙响得像翻图纸。我摸了摸胸前那张闪闪发亮的工牌,突然很期待隧洞完工——听说完工那天,整个峡谷都会回荡着爆破的闷响,像给我们水利人唱的一首赞歌。

从象牙塔到建设一线,这场盛夏的蜕变教会我很多:真正的成长,不在于站在多么耀眼的舞台,而在于能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和坚守浇筑出属于自己的坐标。在德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因为这里的每一方混凝土,都承载着水电人对工作的执着;每一米隧洞的贯通,都通向更光明的未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