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傅老蔡 | ||||
| ||||
八月流火,记得刚到武汉地铁12号线板桥停车场项目部报到的时候,我还是个拘谨的新员工,在项目部领导的安排下,我被分配到综合协调部,蔡淙源主任被分配成了我的师傅。 办公室里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图纸翻动声交织在一起,很是热闹,我站在里面,有些无所适从,就像闯进了一个运转复杂的机器,不知道自己该当哪块齿轮。 就是在这个时候,师傅向我走来。他脚步稳健,目光炯炯有神,一眼就看穿了我的狼狈,见我踌躇,他说:“不用紧张,大家都很好相处的,以后工作上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问我。”从此我们便结下了师徒情谊。 师傅教我,要想干好工作,先讲规矩。他说:“工作上,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就亲自示范怎么整理文档,怎么接打电话,怎么跟各部门协调,他的指导不厌其烦,从文件格式到用语规范,从工作流程到人际交往,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一一指点,一开始我认为这些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直到后来才明白,正是这些小事组成了项目的血脉经络,一样都不能缺少。师傅常说:“地铁工程,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他的认真,就像工地上那些笔直的钢轨一样,不能有丝毫偏差。 除了工作上的教导以外,师傅对我生活上的关照也同样无微不至。武汉夏季的高温天气他总不忘叮嘱我多喝些水、注意防暑,项目部食堂做的饭是否顺口、住的房间合不合适他都会一一过问。在一次工作瓶颈,我对着一份又一份看不懂的表格不知所措的时候,师傅不知何时出现在了我的身后,将一杯热茶放在了我的面前,“年轻人用功也的确没错,可也不要太紧绷着自己,有不懂的就直接问我。”那一刻,茶香氤氲中,我突然就懂得了什么是“师者,如父母”。 最让我佩服的是师傅的因材施教之术,他知道我刚进入社会,不急于让我去处理复杂的事,让我从基础做起,一步步来,每次我有点小进步,他都不吝表扬,要是我犯点小错误,他也绝不会严厉批评,而是细心分析问题,给我指明方向。他常讲,“综合协调部的工作很细也很杂,不用害怕,多看、多学、多问,慢慢就会上手了”,在他的引领下,我渐渐摸到了门路,不再像当初那样手忙脚乱的新人了。 如今想来,师傅所传授的,并非只有工作技能,更有职业精神,是他对工程的严谨态度,对同事的真诚友好,更是对后辈的无私提携,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的职业观,有时看他与各方沟通协调,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既维护利益又顾全大局,才知什么是真正的专业。 中国传统向来重师徒之道,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天的机械化施工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这样的传承以一种新的形式在延续着,师傅虽没说什么大道理,但他言传身教,像地下盾构机一样,坚定而踏实地往前掘进着,也给后来的我指引了道路。 夜色降临,工地灯火次第亮起,武汉地铁十二号线的未来轮廓映现在眼前,我站在工地外,瞧着逐渐成形的板桥停车场,回想这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心里满是感激,师傅走过来:“瞧,咱们的工程一天一个样。”我点头称是,但心里明白,不仅仅是工程在变,在师者的精心教导下,这个新人也在成长,如同城市的地下脉络,终究会生长成网,四方连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