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儿游苍山清碧溪

发布日期:2025-09-02 信息来源:综合服务管理中心 作者:严镇威 字号:[ ]

游览苍山,是孙儿的夙愿。今年暑假他又一次从昆明回到大理,盼望着能登上点苍一览其真容。

是日,我和老伴不顾阴雨天气带他从感通索道而上,游览了苍山清碧溪,算了却了心愿。

苍山如黛, 远峰连绵, 每一片云雾都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故事。

清碧溪,位于苍山马龙峰与圣应峰之间,是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一个峡谷。《大理府志》记载:“峪有三盆,涧水三叠,盆中水清石丽,翠碧交加”。在苍山十九峰间的十八溪中,有“最美溪流”之称,有“水叠三潭”之誉,其水清如碧。

明代大才子杨慎在《游点苍山记》中,如此写道:“西南有一溪,叠堮承流,水色莹澈,其中石子粼粼,青碧璀璨,宛如宝玉之丽,其名曰清碧溪”。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942年3月来了大理,慕名前往采风,禁不住赞叹:“乞食妙香国,消魂清碧溪”。

暑期大理游客爆满,打车很难,我们从古城赶到感通缆车乘坐点已过了12时30分。尽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排队才上了缆车,我们三人仍兴高采烈。在缆车上观赏烟雾缭绕的苍山,让人耳目一新而赏心悦目。

到站进入清碧溪景区,那潭清澈透明的水,在潺潺流水声中波光晶莹,底部的石子粼粼如玉,鲜红的“清碧溪”大字在岩壁上熠熠生辉,打卡拍照的游客摩肩接踵,景致不禁让人震撼。孙儿一个劲地赞叹:“好美,好美”!

是的,386年前,云游天下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行清碧溪后就这么写:“其水捣峡泻石间,石色光腻,文理灿然,颇饶烟云之致……下觑其内有潭,方广各二丈余,其色纯绿,漾光浮黛,照耀崖谷,午日射其中,金碧交荡,光怪得未曾有。”在他笔下,清碧溪之美,宛若如梦如烟的画境。

近两年,每与孙儿同去游览,我用相机拍摄,他就用我的手机拍照。要上五年级的孙儿敏捷机灵,这天在激情四射下,他穿梭于拥挤的游人中间,举着手机选换着不同位置和角度拍摄,我和老伴一再提醒:“要小心、要小心”!

此时,当年徐霞客因沉醉于水光山色,不慎落水清碧溪的情景浮现,我给孙儿讲了该趣事:徐霞客踩着岩壁的缝隙而行,不小心滑倒,随着倾注的水流被冲到潭中,急急的水流已经齐及脖项,而他从水中腾跃而出,幸好有惊无险。“是有意思!”孙儿听后颇有感触。

继续往上攀登,我看到最具标志性的清流直泻景观已断流,在唏嘘中感受到了生态变化的无情。

再往上攀登,岩壁上“碧水流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字由云南著名爱国资本家严子珍先生的次子,时任洱源县县长的严鑑题写于民国年间,其文化意义和书法造诣让人肃然起敬。听了我的介绍,孙儿拍下了镜头。

鉴于年龄原因,要长时间拾级而上,加之一路拥堵不堪,难免感到有些吃力。好在有孙儿的体贴,他不仅抢着背东西,而且每到难走处要牵拉着我和老伴,还不断说着“慢点!慢点!”内心的感动,让我俩劲从脚跟生,加快着攀登的速度。三人一路有说有笑,不亦乐乎。

到了溪谷平台,峡谷深处缭绕着淡淡的云雾,犹如泼墨的山水画壮丽,诉说着亿万年时光的鬼斧神工,令人心旷神怡。难怪当年,徐霞客登攀苍山,近在眼前的清碧溪流,让他振奋不已而写下壮美佳句:“峡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

极目远望,我在感叹中按下快门,留下了险峻而秀美的图景。老伴喜欢拍摄视频,留下难得的景观。而孙儿拍的镜头,反映了少儿观察事物的不同视角及审美的差异,显得别具一格。老伴为孙儿擦去满脸的汗,三人交流着拍摄的感受。

观赏过清碧溪美景,我们无不兴致勃勃,尤其激情高涨的孙儿执意还要去七龙女池景区。但我看时间已快到16时,相距四公里半,去了还要游几个景点,显然时间不足。

七龙女池景区,位于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的黑龙溪中部,由七个天然清泉水池构成,每个水池西侧均有瀑布飞泻形成轻纱状水幕,池水清澈见底,周边环绕青山白石,以奇峰异石与池水景观著称,兼具奇、秀、清、幽特点,是值得一游。我和老伴答应孙儿下次早些前往,来日方长。

观赏苍山,无论是近览一处的景观,还是远看连绵起伏的山峦与危峰兀立的峰林,都让人流连忘返。在回古城的车上,孙儿若有所思:“今天好爽,苍山值得游!”老伴和我一致认同:“是的”!

苍山清碧溪峡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