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荒芜处绽放生命之光 | ||||
| ||||
当轮椅碾过地坛的斑驳日影,青铜古钟的回响穿越四百年光阴。史铁生将残缺的生命安放在这座废弃的祭坛,却意外完成了对生命本质最庄严的献祭。那些浸透墨迹的稿纸,原是灵魂在绝境中涅槃的舍利。 翻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质朴而深沉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心间,在我的灵魂深处激起层层涟漪。 二十一岁的“惊雷”劈断少年的双腿,却劈开了通向永恒的精神甬道。在朱门剥落的廊柱下,在坍圮的祭坛石缝间,那个蜷缩在轮椅里的身影开始与亘古对话。“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这声惊雷般的顿悟,不是妥协而是超越。当秋叶在琉璃瓦上簌簌作响,他看见永恒在时间皱褶里显影——存在的价值不在肢体完整,而在于灵魂始终保持着仰望的姿势。这种对生死的豁达认知,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常常会在生活的琐碎与挫折中迷失,却很少停下脚步,认真思考生命的本质。史铁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生命是一场既定的旅程,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应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古柏虬结的纹路里藏着母爱的年轮。轮椅碾过青砖的声响是母亲的安魂曲,银杏叶飘落的轨迹丈量着思念的长度。那些被叛逆碾碎的晨昏里,老妇人用目光编织着隐形的襁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母亲的脚印”,当紫藤萝的幽香漫过矮墙,迟到的顿悟比秋霜更刺骨。原来最深的苦难从不是肉体的残缺,而是我们总在至亲的烛火燃尽后,才读懂那些欲言又止的守望。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母爱,我们应该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她的爱,并用同样的爱去回报她。 荒草漫漶的祭坛深处,生命以最原始的姿态倔强生长。古柏树瘤中绽放的野菊,颓墙缝隙里抽芽的凌霄,都在演绎着存在的终极寓言。它们的存在,让史铁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真正的祭坛不在琉璃金顶之下,而在每个不肯屈服的灵魂深处。当蝉蜕在夕照中闪烁微光,轮椅化作穿越时空的方舟——承载着残缺的肉身,却摆渡着完整的魂灵。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磨难,我们都应像那些顽强的植物一样,勇敢地迎接挑战,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四百年地坛的月光依然照着新生的苔痕,史铁生用文字重构的祭坛,早已超越具象的朱甍碧瓦。那些在轮椅上丈量过的晨昏,最终熔铸成永恒的生命图腾:存在的意义不在逃避苦难,而在将每个破碎的瞬息,淬炼成照彻永恒的星光。地坛的秋叶年复一年飘落,而真正的祭品,永远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与尊严。 每每翻开这本书,都让我在浮躁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获得前行的勇气与力量。我相信,这本充满智慧与深情的书,将会一直陪伴着我,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与慰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