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同事 | ||||
| ||||
来到亭子口灌区已有三年,这条横卧川东北的“苍龙”不仅流淌着滋养巴蜀大地的清泉,更浸润着我们每一个建设者的初心。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造槽机轰鸣着伸展臂膀,看着混凝土在机械的精准操控下逐渐勾勒出渡槽的轮廓,那种对“天河”的敬畏与期待,至今仍清晰如昨。 粟家庙渡槽的连续钢构施工,曾让我们在无数个日夜与钢筋、混凝土为伴。看着一道道焊缝在灯光下泛出鱼鳞般的光泽,看着槽墩在连续浇筑中稳步攀升,当槽墩高度突破90米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毫米级精度”背后是无数次的校准与坚守。桐子坝渡槽的可变径爬模更是充满挑战,每一次模板的伸缩调整,都是对技术与耐心的双重考验,而当渡槽的曲线在山间逐渐舒展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三年风雨兼程路,今朝金甲伏苍龙”的成就感。 可得记着那儿的“铁规矩”:达成铁路运营时段严禁任何施工振动。我们曾在火山梁跨铁隧洞里憋着气作业,连掘进机行走都得垫着橡胶垫。当隧洞贯通那天,我们便开始了对嘉陵江水从火车隧道头顶奔腾而过的憧憬,隧道里渠水的波涛仿佛都带着笑意。 最难忘的是金鸡梁高瓦斯隧洞的日子。那里的空气里总弥漫着紧绷的气息,每一次瓦斯监测数据的跳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我们学会了在严谨中求进度,在细致中保安全,也深刻懂得了“一炮三检”关乎生命的分量。 “他日清流穿山过,犹记轰鸣震谷欢。”如今你们来了,这片工地又将注入新的活力。或许刚开始会对造槽机的操作感到生疏,会为连续钢构的施工工艺犯难,会在爬模调整时手忙脚乱,甚至会在隧洞的幽暗里感到一丝压力——但请相信,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引天河、润初心”会记得每一个弯腰测量的身影,渡槽的钢筋会镌刻下每一次精益求精的执着。在这里,你们会收获的不只是技能的精进,更是在与山河对话中沉淀的坚韧与担当。愿你们像初升的太阳,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热情,让初心在汗水里愈发清澈,与我们一起,让每一段渡槽、每一寸隧洞、每一槽清流,都成为经得起时光检验的丰碑。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