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话,光伏无言万古诗 | ||||
| ||||
“山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有人问。 “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把脚伸进鞋子里一样,自在、安然。”这是我听过最特别的回答。 大龙潭乡地处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初接调令时,偏远闭塞的刻板印象如阴云般笼罩在心头。直到车轮碾过最后一道山梁,我才惊觉,这是一场与山野自然阔别已久的重逢。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走进村落,土掌房像从大地生长出来的艺术品,斑驳的土墙镌刻着岁月的年轮,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彝家祖辈的故事。记得初来乍到正逢“开新街盛宴”,彝族姑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服饰,银饰在阳光下闪烁生辉;小伙子们舞动的金龙与醒狮腾跃在街巷,鬃毛间缀满对生活的热望。最难忘那穿透云层的彝族山歌,歌声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雄浑有力。夜幕降临时,篝火映红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人们手拉着手跳起欢快的舞蹈,舞步轻盈而有力,传递着对生活最赤诚的礼赞。 山里的太阳,似乎都比城里要慢些。每天,懒洋洋地从东边爬上来,金黄的光晕温柔地拂过黛瓦,公鸡的打鸣声悠悠传来,唤醒沉睡的村庄。傍晚,夕阳似炽热火球,将天空染成蜜色,劳作一天的工人师傅们沐着霞光缓缓归返,不多时,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乡村在暮色中渐入梦乡,整个村落像被裹进月光织就的摇篮。粗茶淡饭,是村里的寻常烟火气,也是我们离家后最深刻的记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平平无奇的乡村日常,却隐藏着平凡而惬意的生活节奏。 在大龙潭乡,除了这宁静的田园之美,还有那与现代科技交融而生的独特景致——光伏产业。正是光伏项目的建设征程,造就了我与此地的不解之缘。 光伏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只为在日照数据与植被覆盖间寻找黄金平衡点;工人师傅们不畏艰辛,在崎岖山体上施工作业,在一砖一瓦中筑牢光伏电站的基石。他们用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花。 光伏项目的建设,为这个曾经步履蹒跚的小乡镇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年轻人无需背井离乡,而是投身家乡光伏项目的建设与维护,在家乡的怀抱中,便可拥抱诗和远方。 当我再一次伫立在半山腰的光伏矩阵旁,望着漫山遍野的光伏支架,心中已满是期待——待光伏板铺设完毕,那一座座山将幻化成一片片静谧的湖,倒映着湛蓝天空与洁白云朵的倩影。 就是这样一块土地,说它很小,又很大,大到撑起了无数人的童年,小到装不下年轻人的梦想。随着光伏产业吹响建成投产的冲锋号,我知道,大龙潭乡的青山绿水间,正生长出崭新的光亮,那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光芒,将照亮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