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见闻

发布日期:2025-09-28 信息来源:西北工程公司 作者:秦思雨 字号:[ ]

而后夏至又去,在整个火热的季节,文城车来车往,日益繁盛。无数的钢筋水泥被运往黄河侧畔,再投入山中腹地。有名和无名的事物同时被机器巨大的轰鸣声淹没。

建设者在循环的时间切片里抛却自身,将大半的智慧和辛劳处理成科技性和坚实性极强的大作,哪管它寒来暑往,朱颜暗改,一钎一镐、一斟一酌铸建直达山体深处的灰色血脉。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蓝色制服在烈日和风雨中逐渐褪色,显示出与生命搏击的粗粝感。我对恢弘的事物常常缺乏概念,只是暗自怜悯,以微小个体的平凡瞬间来想象宏观叙事,在整个工程的大时代中专注于一点转瞬即逝的星芒。每每见到现场的照片,往往忆起谢莫斯·悉尼所描述的那句“粗糙的长筒靴稳踏在铁锹上,长柄紧贴着膝盖内侧坚实地撬动”,生命平凡,而力量与坚韧可贵。

山峰厚重,黄河通达,工程只提供其绰约可见的外形,而将建设者集体劳动的智慧凝结在任何不为人知的瞬间。待到尔后多年,人们以万般平庸的姿态老去,这座群体建筑依旧年轻,以沉默伫立的姿态,横跨大河两岸,俯视流水缱绻。

回到书中的文城,军阀和匪患到来时,溪镇人民同样展现出强烈的团结与合作精神。他们自发成团,训练民兵,抵抗匪患;也开放所有旅店为军阀提供食宿,在昏黄的灯下赶制棉衣,以应对军阀过境,维护动荡时代家园的安宁。

深夜里回顾,在文城中每个人都是彼此牵连的一分子,交融互渗,难解难分。我借助文城所创造的离乱之年里的生存视角来审视现实,仿佛也窥见了个体生命与集体生命共同滋长的脉络一般。人们对家园的深刻依恋和集体的和谐共鸣,使得文城的内在指向超越地域,成长为一种民族的共同性:坚韧、互助、仁爱、信义。

九月秋浓,抬头远眺,峰岭逶迤,田野里一如既往地满是丰收的苹果树,草木一直绵延到很远的尽头,繁茂苍翠,弥山亘野。

我注视着周围环绕的群山,在我们相望的寂静里,所有的山川风物都令我感到亲切而厚重。

再次走进那些狭窄的街道,我想着土地上的灰尘,两侧拆了又建的商铺和房屋,如同潮水一样长出来的各种餐饮店铺。于是我半闭上眼睛,想象着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从春城来后,所有失去的东西同时被河水冲刷上岸。现在我就迎面站在这里,我耐心地等待着,如果我始终追寻一种亮光,许多绝望就不会在体内长久停留。如果我走得足够遥远,我就会抵达心中的文城。

日月行光,大河入东,那时你将可以看见花迎剑佩,柳拂旌旗,可以在大地上起舞,在融金般的落日下摇曳。

这是文城,也是文明生生不息的秘密。

文城晚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