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幸食

发布日期:2025-10-16 信息来源:华南工程公司 作者:黄您娆 字号:[ ]

“不是现在,‘双抢’是正六月天的时候,又要收早稻,又要种晚稻,天气又是最热的时候,所以讲‘抢’,激烈地抢时间啦。”妈妈在电话那头给我解释着“双抢”的含义,一边又补充道:“这里讲的六月是阴历咯。”我在电话这头听着,正试图通过多了解农业知识,慢慢改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窘迫。

我对“双抢”和面朝水田背朝天的长辈们都十分敬佩。在那样的高温炙烤中,他们不但要很快收割完早稻,而且要抢在立秋之前把晚稻插下去,割稻、扮禾、挑谷、挑禾把、耕田、插秧,田里的工序一点不少。那时没有机械,只有共用的打稻机或扮桶这样的农具,所有人都在忙碌,这是农村最热闹的时候。

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来自长辈的讲述,在我有记忆时,农田里已不再那么繁忙,只见到放牛人赶着几头巨大的牛慢慢悠悠路过,老人们挑着扁担从堤上走下田里。再后来,牛也绝迹,耕田用上了耕田机,围着田打几圈,田就耕好了。插秧也不用一棵一棵地插,站在田埂上一抛,短小的秧苗就甩到田中。割稻、脱粒都用收割机,堤与山之间的所有稻田,转眼工夫就能收割完,再也用不着挑禾把子。

也有闲不下来的老人,只需要种一小块菜地,将剩饭剩菜喂给走个不停的鸡鸭就可以了。收获后的田埂间,是回乡的孩童们嬉戏奔跑的身影。所以我所吃的粮食究竟来自怎样的艰辛,除了想象,没有切身的体会。

电话那头,妈妈讲起她小时候,有一位大概是我得叫舅爷的人,他吃饭是从里往外吃的。怎么吃呢?在饭的侧边一口一口往里掏,将饭吃成一个空心“金字塔”,所以在其他人碗中米饭大块大块消失时,他碗里的饭堆还像一个小山丘般挺立着。我的外公爱开玩笑,一筷子袭来,把“小山丘”压得轰然倒塌,我的那位舅爷竟当时就痛哭流涕起来。我妈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和她都笑了。为什么这么吃呢?粮食少,总希望碗里的饭是满满的嘛。为什么哭呢?心理安慰被压扁了嘛。可之后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想起那位素未谋面的舅爷,总会泛起阵阵心酸,一点都笑不出来了。

后来在湖南省博物馆,看见汉代红黑色的漆食盘中写着“君幸食”的字样,站在那里看了很久。今天午饭时又想起来,于是把碗中的每一颗米粒都吃了个干净,碗底似乎也浮现出“君幸食”三个字。这样美好的希望千万年来都一样,此刻我能得到如此满足,已然十分感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