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未满之境,恰得圆满 | ||||
| ||||
当五月的暖风轻拂过广袤的田野,当麦浪在阳光下泛起层层金黄的涟漪,小满,这位夏日的使者,悄然降临人间。它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婉与蓬勃,在天地间铺陈开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也为我们诠释着一种别样的人生智慧——小满未满,恰得圆满。 在北方,小满与小麦息息相关。此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却尚未成熟,恰似青春年少的孩子,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正努力向着未来生长。那一片片麦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生命的光芒。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故事。农民们穿梭在麦田间,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他们深知,这看似“小满”的状态,实则是丰收的前奏,是希望在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见证。 而在南方,小满则是雨水丰盈的象征。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江河渐满”,那一汪汪清澈的水流,滋养着大地,也为即将到来的农忙时节做好了准备。田间的水车开始转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那是劳动的乐章,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旋律。水车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迎接大自然的馈赠,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小满有三候:初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苦菜,这种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在小满时节蓬勃生长。它虽带着一丝苦涩,却有着清热去火的功效,是大自然在这个时节给予人们的珍贵礼物。在过去,当麦子将熟却仍青黄不接时,苦菜便成了百姓们餐桌上的常客,它见证了生活的艰辛,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靡草,这种喜阴且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小满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萎。它的消逝,标志着阳气日盛,季节的更替在悄然进行。而“麦秋至”,虽然时间仍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那金黄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滚,仿佛在宣告着收获的喜悦即将来临。 小满时节,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祭车神,是农村地区古老的传统习俗。农家在水车基上放好鱼肉、香烛等祭品,将一杯白水泼入田中,祈愿水源涌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饱含着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视,对丰收的渴望。江浙一带的“祈蚕节”,则承载着女织文化的深厚底蕴。养蚕人祈求上天让蚕的成活率高一些,期盼着新丝上市,丝市转旺。那忙碌的身影,那虔诚地祈祷,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还有那热闹非凡的“小满会”,集市上人潮涌动,种子、农具、牲口、消夏用品琳琅满目。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忙着挑选所需物品,为即将到来的麦收做好准备。如今,大型收割机取代了传统的麦收农具,“小满会”也逐渐失去了置办农具的功能,但它依然是一方水土的节气习俗,是乡情乡味的大卖场,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与回忆。 小满,不仅是一种物候现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必追求极致的圆满,小满,才是刚刚好的状态。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过犹不及。人生在世,我们应学会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不贪心,不浮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也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因为,小满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风景等待我们去欣赏。 在这个小满时节,让我们漫步于垄上,轻轻掬一把麦穗,感受那小满的含义在掌心绽放。低头深呼吸,闻见那走向成熟饱满的幸福味道。让我们以小满之心,对待生活的起起落落,在未满之境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圆满。因为,小满,是生命的礼赞,是希望的象征,更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