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热爱照亮前路 | ||||
| ||||
亲爱的新伙伴: 当你们的身影出现在项目部的晨光里,我总会想起七年前那个背着帆布包的自己。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这些年藏在安全帽内衬里的心里话,轻轻说给你们听。 初遇职场:允许自己做个“笨拙的新手” 记得入职第一天,书记让我跟拍施工现场图片。我背着单反相机,对着飞溅的混凝土手足无措——大学里练了四年的人像摄影,在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当我把拍虚的照片传给书记时,大家围着照片打趣:“小赵拍的是印象派工地吧?”我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恨不得找个钢筋架钻进去。 但书记却拿起那张拍虚的照片说:“你们看,这飞溅的混凝土像不像雪山融水?虽然技术不到位,但有灵气。”他教我把相机调到快门优先模式,蹲在泥泞里示范:“拍工程要懂工程,你得知道哪个角度能拍出力量感,哪个瞬间能捕捉工人脸上的光。”后来我才知道,那些被我视为“笨拙”的尝试,恰恰是贴近现场的开始。 第一次写的新闻稿被改成“满江红”,第一次剪辑的视频被要求重拍三次,第一次组织的文化活动冷场到只能自己带头鼓掌…… 请一定要珍惜这些“笨拙”的瞬间。我至今保留着第一次新闻稿,里面被书记用红笔改得密密麻麻,贴着被拍砸了的照片,还有技术员帮我标注的专业术语注释。正是这些带着墨香和汗渍的“失败记录”,教会我:好的宣传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妙笔生花”,而是穿着劳保鞋走遍每个工作面,听老焊工讲焊条的故事,跟质检员学看钢筋的“表情”,在轰鸣的厂房里找到最动人的声音。 职场第一课:在“琐碎”中看见成长的模样 入职第二年,你可能会成为项目部的“第二人才”——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的称呼,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多面手”。你的工位永远放着三本不同颜色的笔记本:蓝色记技术参数,红色记会议纪要,绿色记协调事项。每天早上刚写完施工进度报告,下午就被派去协助物资部盘点设备,晚上还要帮财务部整理报销单据。有次同事半开玩笑说:“你这工作证上的部门栏是不是该写‘机动部队’?”你望着桌上摊开的五份不同领域文件,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找不到主线的陀螺。 转折会发生在某个突发场景,比如那年汛期的跨部门应急演练。当时技术部骨干临时被调去处理导流洞险情,原定由他负责的演练方案卡在了关键环节。你突然想起前两周整理档案时,顺手抄下的应急流程笔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你结合物资部的库存数据和安全部的演练规范,连夜修改出了新方案。演练当天,当看到各部门按照你设计的流程有条不紊地配合时,安全员老王拍着你的肩膀说:“没想到你这个‘多面手’把各部门的‘脾气’都摸透了!” 新伙伴们,“第二人才”的成长往往藏在跨界的缝隙里:帮技术部画CAD图时偷学的工程逻辑,协助财务部核账时掌握的成本意识,跟着安全部巡检时记下的风险点。你用三个月时间熟悉几个部门的基础业务,被大家笑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积累,会在未来的某个项目中突然派上大用场——你能听懂程序员的代码逻辑,也能理解施工队的实操困难,成为技术团队和现场工人之间的“翻译官”。 当你带新人时,把那三本磨破的笔记本交给他们:“你看这页,是我帮档案室整理老图纸时抄的结构参数,这些‘老古董’帮我们解决了数据接口难题。”“第二人才”就像水电站的调压井,看似不直接产生电力,却能在系统波动时起到关键的缓冲和稳定作用。那些在不同岗位间流转的“琐碎”经历,实则是在为你搭建更广阔的职业舞台。 保持热爱:让心里的火焰照亮漫长征途 这七年里,我见过太多人离开——有人受不了高原反应,有人耐不住深山寂寞,有人在父母的催促下回到了城市。但留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心里那团火从未熄灭。当厂房支护开挖完成;第一车混凝土浇筑成功……我突然明白,所谓热爱,不是激情澎湃的口号,而是在无数个想放弃的瞬间,想起那些因我们的工作而点亮的灯火,想起城市夜晚的璀璨,然后咬咬牙说“再坚持一下”。 新伙伴们,你们手里的图纸会泛黄,安全帽会磨旧,但请守护好心里的那团火。当你们在深夜的厂房里调试设备,当你们在暴雨中安全检查,当你们因为一个技术难题和同事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请记得:你们正在参与的,是一个能改变山河、照亮万家的伟大事业。你们的每一个螺栓、每一张图纸、每一次巡检,都在书写着“绿色能源”的史诗。 最后想说: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了第一任师傅留给我的笔记本。扉页上他写着:“水电人是流动的河,也是扎根的树。”这些年我渐渐懂得,我们既要像河水一样适应环境、勇往直前,也要像大树一样深深扎根、彼此依靠。在这个大家庭里,那个总在食堂给你多打一勺肉的厨师大叔,会在你加班晚归时留一盏灯;那个看起来严肃的安全员大姐,会在你第一次爬高时悄悄跟在身后保护你;还有那些和你一起在工地吃盒饭、在宿舍讨论问题的同事,终将成为你生命里最珍贵的“山海同路人”。 亲爱的新同行者,未来的路或许会有风雪,但请相信:有梦的人永远不会孤单。你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你的追求,我们都懂。让我们带着这份对水电事业的热爱,在金沙江畔的这片热土上,互为星辰,彼此照亮,一起把青春的光和热,熔铸成照亮山河的璀璨灯火。 期待在未来的某天,看到你们站在新员工面前,笑着说:“别怕,当年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