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补风电二期:智慧风电铸精品,绿色能源创未来

发布日期:2025-03-25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李龙、钟伟、张晓敏 摄影:李龙 字号:[ ]

会泽待补风电二期项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南部的山脊上,风电机组海拔在2670米~3250米。该项目是云南省“8+3”重点新能源项目之一,旨在通过风能开发,进一步提升云南省区域供电能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会泽待补风电项目分两期建设。2021年10月,公司中标一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凭借卓越的施工管理,荣获“云南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及多项技术成果,赢得业主高度赞誉。2023年10月,一期项目率先实现全容量并网,于同年6月成功中标二期项目。

待补二期风电项目安装19台单机容量为6700千瓦和10台单机容量为5500千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82.3兆瓦。配套建设29台箱式变压器、35千伏集电线路、220千伏升压站扩建以及进场道路、场内施工道路改扩建及新建道路工程。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4.3117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09万吨,能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压力,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以党建为核心,凝聚团队力量

项目风电场区地形复杂,常常导致大件设备运输举步维艰,同时,受高海拔气候影响,全年有效施工窗口期不足10个月,混凝土浇筑面临低温凝结难题,吊装作业受大风天气制约严重。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拦路虎,严重阻碍着项目的正常推进。

破局的关键在于行动。面对重重困境,项目党支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创新实践党建与经营的深度融合模式。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党支部凭借丰富的风电项目施工管理经验,积极创建“风电头雁”党建品牌。通过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经营,以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针对性地解决运输、施工时间、混凝土浇筑及吊装作业等难题,全力以赴打造“风电项目履约样板工程”,树立公司级“风电项目标杆”,为项目突破艰难险阻、稳步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作用,项目部还设置了党员责任区与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在工程建设中的模范作用,确保每个关键岗位都有党员带头,每项重点任务都有党员负责。通过责任划分,明确党员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进度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形成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的工作机制,这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一座座风机拔地而起,红色力量正驱动着绿色能源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崛起,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以技术为引领,打造智慧风场

科技创新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了保障高原山地风电项目的顺利建设,项目部深入分析高海拔、复杂地形和极端气候等特殊工况的挑战,积极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手段。通过部署高精度传感网络,实时监测风速、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与进度。利用互联网和云平台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与共享,提升协同效率,此外,BIM技术与GIS的应用进一步为施工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施工效率提升了20%,材料损耗降低至15%,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项目的高效、高质量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降低风切变对风机运行安全的影响,项目部与参建各方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终采用了国内同序列最大的巨无霸高原山地风机,单机容量6.7兆瓦,轮毂高度达140米。并针对当地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优化了风机的基础设计和采用了分片式塔筒结构,确保风机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同时,项目部基于BIM模型和基础数据,建立了山区大型风机吊装数字孪生底座,重点研究高海拔、复杂地形、高风速等条件下的风机安装难题,提出了增强高海拔、山岭地区风机安装的技术应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风电机组安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今后高海拔风电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采用先进的无人机巡检技术,对风机塔筒和叶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人工巡检的成本和风险。

以质量为基石,铸就精品工程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质量为先、安全为本的建设理念,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和总结,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风机基础施工过程中,基础预应力锚栓安装新型基础结构形式和基础过渡段二次高强灌浆,均为重难点工序,对施工精度、材料性能、环境温度等要求极高,直接关系到风机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了克服施工技术难题,项目部专门组建了QC攻坚克难小组进行技术攻关。经过为期3个月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成功将预应力锚栓安装及二次高强灌浆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0%。项目部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成效,荣获2023年度云南省建筑协会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2项,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质量管控范例。

鉴于高海拔山地地形风机吊装存在大风、雨雪、低温等高风险作业特性,项目部精心制定了详尽的吊装方案和安全预案。在吊装设备与技术选用上,采用大型轮胎式起重机、智能吊装系统及单叶片吊装方案,全方位保障吊装作业精准且高效。最终,项目部在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所有风机均一次性吊装完成。单台风机吊装时间较传统工艺缩短14%,用地节约15%,安全风险大幅降低,获得了业主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以安全为保障,护航项目建设

安全是风电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结合事故案例警示等教育形式,确保全员安全培训覆盖率达100%。积极组织开展防洪、防火等专项应急演练,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项目部为施工人员配备充足安全防护用品,并定期组织施工人员体检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将施工人员的安全与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为工程建设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为进一步保障生产安全,项目部制定了专项安全方案,并配备了专业的安全监督员。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在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内,项目部成功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一致认可。

此外,项目部还着力打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设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新安全知识、事故案例等资讯,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关注安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激发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情,切实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项目部不仅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还为后续风电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安全管理经验。

以绿色为底色,守护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项目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风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施工前期,项目部组织专业团队对项目建设区域进行全面的生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尽的环保施工方案。通过引入低噪声设备、设置防尘网等创新举措,显著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在风机基础施工完成后,项目部迅速启动生态修复工作,精心挑选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草种和灌木进行栽种,以实际行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绿色施工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团队锚定“四节一环保”理念,全方位、深层次地将各项举措精准落地。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有效降低了施工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最大程度减轻了对周边植被的破坏。采用模块化施工和精准定位技术,进一步提升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减少因施工偏差导致的返工浪费。经统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节约钢材70吨、节约用地17000平方米、节约用水近9000吨,切实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蛇启新程凌巨浪,汗浇硕果化宏图。2025年,项目部将继续秉持追求卓越的决心,于国家能源转型的宏大浪潮中,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漫漫征途上,勇做无畏的弄潮儿,挺立潮头。以果敢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用切实行动书写清洁能源发展的壮丽篇章。

风机组照片(一)

风机组照片(二)

升压站照片(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