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期,云南省勘察设计协会正式揭晓了2025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的评选结果,勘察设计研究院凭借出众的勘察设计实力与创新实践成果,在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10项大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尽显专业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数智赋能,理念融合引领设计创新 在工程设计领域,设计院设计团队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技术创新+绿色低碳”的核心理念,巧妙融合BIM技术与三维地质建模,实现设计理念与施工实践的有机统一,斩获7项大奖。 以西盟县东朗河水库工程设计为例,在施工图设计环节,设计人员深度融合多种先进技术,全方位提升设计质量与效率。他们将BIM建模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有机结合,在水库管理房及导流输水隧洞上部启闭机室的设计中,借助盈建科和BIM体系下的Revit软件开展结构计算与配筋工作,通过YJK-Revit接口,实现盈建科计算模型到BIM设计模型的自动导入,极大提高了施工图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采用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手段,针对水库坝址基础的地质状况开展精细化建模工作,所构建的模型能直观、精确地呈现基础地质结构,岩石层分布形态、断层走向与规模、软弱夹层具体位置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为后续基于BIM等技术开展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有效辅助设计人员全面系统地考量各类地质因素对基础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设计团队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前瞻思维,将低碳环保、生态优先的理念融入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方案设计阶段,着重强调水库工程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力求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在工程布局阶段,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全面精准地勘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精确识别生态敏感区情况,确定合理建设地点和线路走向,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精准攻坚,技术突破攻克勘察难题 在工程勘察领域,设计院勘察团队创新研发勘察技术、精细建模,成功攻克岩溶区水库渗漏、复杂地层选址、软岩筑坝等一系列难题,实现对工程风险的精准预判,为项目筑牢安全防线,荣获3项荣誉。 以罗平县牛街河水库工程勘察为例,该水库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左岸灰岩岩溶发育,地下暗河源头及分水岭勘察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一难题,勘察团队采用了钻探与连通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对左岸岩溶通道及地下水位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量化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人员巧妙利用浸泡萤光素的米糠在日光下发光易辨的特性,在雨天将其投入地表分水岭靠近牛街河流域一侧的落水洞,同时在水库库尾暗河出口及下游低邻谷地下暗河出口用纱布拦截,通过观察发现米糠从牛街河一侧暗河流出,而低邻谷一侧未发现,从而证明了该侧地下暗河河水向牛街河排泄。这一技术能够直观明了地掌握地下暗河流向和连通情况,在复杂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勘察中作用显著。 完成连通试验后,勘察人员在地表分水岭处布置钻孔,通过钻探获取地下岩层详细信息,结合连通试验了解地下水流动路径,二者相互补充,更全面、准确地量化分析了左岸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渗漏可能性。借助这一综合性的勘察方法,勘察团队得以对复杂的地质状况实现精准掌控。经实际评估,该方法不仅使勘察成本降低了30%以上,还将工期缩短了20%。 农光协同,多维发展树立行业标杆 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大潮,设计院积极探索创新,成功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彰显了勘察设计行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劲潜力。 以泸水市老窝镇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二期工程设计为例,设计团队在山地光伏开发中实现了发电效率、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的多维突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实践范例。 针对项目所在地山地坡度陡、冲沟密集的地貌特征,设计团队首次在山地光伏项目中系统性应用“柔性支架+固定支架”组合模式,根据不同地形特点采用不同支架,柔性支架以预应力钢索跨越冲沟陡坡设置,减少土方平整工作量;固定支架部署于平坦区域,保障了结构稳定、降低了运维风险。通过动态调整支架类型比例,提升单位土地面积布置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项目设计秉持多场景复合的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光伏+生态+农业”三维价值体系,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深度融合。生态修复上,光伏阵列遮阳保水成效显著,能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土壤含水率。在光伏板下种植耐阴草本农作物,能加速植被恢复、缩短周期、增加固土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农光互补方面,柔性支架下部设置了合理的净空高度,既满足机械化农业作业需求,又为种植耐阴草本农作物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幅提升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该项目以技术集成创新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环保减排与经济收益成效突出,借光伏项目推动乡村振兴,达成“发电不减产、环保又富民”目标,为复杂地形农光互补提供可复制示范。 锚定目标,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勘察阶段的“精准探微”,不放过每一处地质细节,为工程建设筑牢根基;到设计环节的“绿色智造”,将环保理念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工程,设计院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每一步都彰显着专业与担当的厚重力量。 此次斩获10项大奖,是对设计院长期以来深耕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高度认可,这标志着设计院在专业领域已达到新的高度,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与竞争力。无论是对复杂项目的精准把控,还是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设计院都交出了亮眼的勘察设计答卷。 未来,设计院将继续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笃志前行,不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