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一次次竣工典礼的欢呼声中默默转身,向下一目标走去。王鹏的职业生涯是一部用钢铁与混凝土写就的史诗。 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寸匠心托毫端。贵广铁路的千钧钢轨、南龙铁路的穿山巨龙、福州电力缆化项目的钢铁脉络以及盘溪河的汩汩清流,铺就他的工程之路,凝成他的皓皓匠心。 如今,王鹏行至湖北公安县,为这里164.3万亩灌溉农田焕发新生建设“生命渠”。 坚守一线的实干家 在公安灌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团队正式入场前,项目经理王鹏已到现场视察过无数次。沟渠两边高高的杂草堵塞着灌渠,他用手拨开,看着灌溉用水艰难地往农田里淌。 附近的村民告诉王鹏,这年久失修的沟渠流水不通,两边的杂草怎么除也除不干净。他沿着灌渠继续往前走,远处的农田因缺水而产生深褐色的裂缝,有些甚至因为远离水源而直接荒废了。那一刻,王鹏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灌区改造工程做到完美。这小小的沟渠,是关乎粮食与民生的大事!” 回到办公室,王鹏全力以赴,将现场带来的震撼转化为图纸上的较真。毫厘参造化,微末见乾坤。王鹏深知,福泽万民的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设计图纸要精准,施工材料要严筛,施工管理要精细,后期维护要周到……王鹏夜以继日地在施工现场和办公室之间奔走,不厌其烦地打磨细节,以创造艺术之匠心打造灌区的每一条渠道。“王总就像一个程序精密的机器人,昼夜不停地连轴转却从不说半个‘累’字。”同事们总是调侃道。 王鹏的精细态度逐渐影响了整个项目组。一次,项目组成员们到“谭干渠”工程质量样板进行观摩。他们认真钻研的态度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震惊:“一开始还以为是来搞研究、做科研的呢,后来知道是王工带的团队才恍然大悟——这钻研劲儿,跟王工如出一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王鹏持之以恒的行动理念。公安灌区项目点多面广,工期极为紧张。要将精细的图纸高质量落到实处,王鹏几乎每天都到施工现场“打卡”。 工期紧迫,王鹏必须在质量与进度间取得平衡。灌区工地化作没有硝烟的战场,混凝土搅拌声是倒计时钟摆,塔吊长臂与烈日赛跑,分秒必争的终极对手,唯有时间。 “遇到什么困难了?”“一定要保证最高标准的工程质量!”王鹏几乎每天都要跟进这些问题,他冲在最前面,带着逢山开路的气势勇往直前。在王鹏的带领下,公安项目在开工仅四个月的时间,渠道开工率已达90%以上,完成渠道护堤100公里,泵站和闸桥已开工75座,开工率达50%以上。 在近乎严苛的工期倒计时下,王鹏的目光始终聚焦于更精细的维度。现场检查时,他敏锐发现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无序、工序衔接卡顿,这些看似微小的冗余环节正在影响工程进度。 他带领团队构建起“日清、周结、月盘”的进度标尺体系,通过每日复盘,及时调整施工内容,确保进度不滞后。另外,在办公区醒目张贴红黑龙虎榜,既有当日进度先锋的红旗激励,也有滞后工区的黑旗警示。 与此同时,王鹏还不断奔走于各部门协调资源,保障用工、电力、运输、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充足供应。正是王鹏这种全要素统筹能力,让混凝土泵车从未因断电停工,让数辆渣土车始终保持满编运转,为这场与时间的赛跑筑牢了资源“压舱石”。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王鹏的不懈努力下,公安灌区项目进度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有了新突破——5个灌区所有渠道工程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渠道护砌180公里,开工建设的泵站和闸桥162座,开工率迅速提升,达到85%以上。当混凝土泵车压出车辙,他仿佛看见自己挥洒的汗水正化作滋养万顷沃野的甘霖,在时代的经纬间,浇筑出永不褪色的匠心丰碑。 匠魂传承的领路人 数十载春秋浇筑在工程一线,王鹏深谙人才是支撑大国工程的钢筋铁骨。 面对项目部那些青涩的面孔,他总想起自己初入行时在工棚里啃图纸的夜晚——那些被返工重测的数据、因沟通失误导致的停工待料,都化作如今传道授业的活教材。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经验掰开、揉碎,手把手教给“徒弟”们。 这些经验,并不仅是经营管理、技术质量、设备物资等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心得,甚至是过往自己在工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王鹏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更珍贵的是,他毫无保留地袒露心路历程——将年轻时因固执己见导致的方案推翻、因忽视安全酿成的事故阴影,都化作新人避坑指南里的鲜活案例。在王鹏的传承字典里,从来没有“留一手”的潜规则,只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明规矩。 在新员工入职座谈会前,王鹏抽出时间,准备了厚厚的资料,里面包括了自己数年来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专业知识,还有对新员工培训的未来规划。会议当天,王鹏倾囊相授,他既严厉又温和,不断鼓励新员工提出问题,又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勇于创新”是王鹏送给新员工的肺腑箴言,这既是他自己的工作理念,也是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殷殷期盼。 在王鹏的带领下,贯彻落实“传帮带”精神,为新员工精心铺设成长快车道。王鹏认为,“传”即传授,师傅们毫无保留地给徒弟们传授知识与技能;“帮”是帮助,师傅们应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与支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年轻人自由成长的空间;“带”则带领,师傅们应亲力亲为,带领徒弟到施工现场考察、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早日独当一面,承担重任。 “这是我出校门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曾有的东西。”“师傅教会了我看图纸、制图。”“我拥有了一段美好的工作经历,同事之间的热情、宽容和帮助让我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在新生入职90天座谈会上,新员工们活泼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对自己职业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王鹏一边听着“徒弟”们的分享,一边感到欣慰——那些夙兴夜寐整理出来的经验资料与培训规划,终究实现了它们的最大价值。王鹏从未感到疲倦,只因看到了新员工逐渐丰满的羽翼。正如公安灌区涓涓流水滋养农田,像王鹏这样的工程前辈们,将自己的经验与心血汇成智慧的不息之河,润泽无数工程新人,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为民服务的守望者 自踏上工程之路开始,王鹏的脚步有时奋进,有时疲惫;有时快速,有时缓慢;有时轻松,有时沉重,但始终坚定向前。 2017到2019年间,王鹏连续三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坚定的信念如熠熠明灯,照亮他的前行之路。王鹏投身工程,山长水阔不辞其远,身为党员以身作则、奉献一切,赴汤蹈火不改其建设伟大工程之志。 面对困难,王鹏毫无畏惧、从不退缩。2024年7月19日,面对当地严峻的防汛形势,以王鹏为首的项目部成员们主动作为,冲锋在前,参与防汛救灾工作,筹备生活物资;2024年10月1日,荆江灌区邻近区域突发民用工厂火灾紧急事件,王鹏组织指挥年轻成员,组建专业救援突击队,奔赴火灾一线,展开高效有序的灭火救援行动。在危难时刻,王鹏始终坚定地站在一线,用真切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崇高信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这既是王鹏的精神核心,也是他管理团队、塑造团队灵魂的箴言。 公安项目建设期间,王鹏和团队成员陆续收到来自公安县湖泊保护中心、孟家溪镇人民政府、章田寺乡人民政府、斑竹垱镇人民政府等部门的表扬信,赞扬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贡献。相较于其他荣耀,王鹏在这些表扬信中获得了更高的自我价值。 今年2月25日,公安灌区改造工程项目启动交工验收,这一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迈向交付阶段。功成在即,王鹏站在新建的渠道旁边,当时的杂草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六方块铺就而成的整洁坡面,原本脏乱差的渠道如今已经变得宽阔整洁,焕然一新。这些美丽的渠道将源源不断的清洁之水运送到农田里,让龟裂的田垄重获生命的润泽,让公安县千亩稻浪得到滋养。 凝视王鹏在工地上投下的身影,便知何为工程人的精神图腾。他以家国为卷,用脚步丈量山河经纬,每项工程都连着万家灯火的冷暖;他以毫厘为尺,将庖丁解牛的匠心注入混凝土肌理,纵使深埋地下的管线也要打磨得方正笔直;他以匠师之心,在图纸的褶皱里播撒星火,让“后浪”两个字化作传承的薪柴;他以初心为锚,任凭岁月风霜侵蚀面庞,胸中那团信念的火种始终炽热不灭。当后人在这些超越时代的工程丰碑前驻足,触摸到的不仅是混凝土的温度,更是中国水利工匠们用心血镌刻的精神年轮。这代代相传的工匠血脉,终将化作深植大地的根系,在岁月更迭中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生机。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