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全能马岛齐大厨

发布日期:2025-10-16 信息来源:国际工程公司 作者:苏创辉 杨蜀礼 摄影:苏创辉 字号:[ ]

非洲东南一隅的马达加斯加岛,公司驻此的马岛分公司正逢午餐时刻。食堂里,饭菜香混着人声漫开,一场浓缩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异国角落徐徐铺展——那熟悉的家乡味,不仅熨帖着中国胃里的思乡味蕾,更给远离故土的海外建设者们裹上“家”的暖意,悄然注入前行的力量。

对长期奋战在海外一线的员工来说,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从不是小事:它是最实在的生活保障,更是缓解乡愁、提振士气的“硬核刚需”。而把这份“熨帖”端上桌的,正是分公司厨师齐拴虎。

四海一“家”:以温暖滋味抵御山长水阔

分公司厨房里,炉火正旺,炊烟绕着灶台转。一个忙碌的身影在案板与灶台间穿梭——正是齐师傅。只见他揉面、切菜、拌馅、颠勺,动作娴熟得像在演绎一场默剧,转眼间,热粥、米饭、菜肴便接连上桌:包子冒着热气,葱花饼泛着金黄,清炒时蔬翠得亮眼,手工水饺咬开满是汤汁;北方扯面筋道弹牙,江南小炒精致入味……光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热油“滋啦”响,牛羊肉在砂锅里“咕嘟”翻滚,锅碗瓢盆碰撞出清脆声响——这是独属于马岛的“美食交响曲”。

今年51岁的齐拴虎,已在非洲打拼十年,2021年应聘到分公司厨师岗位,大伙便亲切地喊他“齐大厨”。

每天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齐大厨就钻进厨房。近四年里,这方寸之地成了他的舞台,柴米油盐是他的道具,他总想着把“家乡味”做给同事们吃:夏天熬上清热的绿豆汤、拌上爽口的黄瓜,冬天炖起驱寒的羊肉汤;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春节擀饺子皮——让海外的中国节,多了份仪式感。

采购食材时,他会先跟同事聊几句,记下大家对菜品的意见;到了当地菜市场,还能用简单的马达加斯加语砍价比价。即便国外食材有限,他也能“变戏法”:餐餐荤素搭配,顿顿营养均衡。谁要是感冒生病,他还会悄悄准备“病号餐”,一碗热粥、一碟清淡小菜,藏着说不出的贴心。

忙完后厨,齐大厨常坐在宿舍楼下的长椅上,晒着马岛的太阳刷美食直播。“这道菜我也会做了,下回整起哈!”他笑着念叨的样子,总让人想起老家厨房里琢磨新菜的长辈。

“真没想到在马岛,还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家乡菜!”第一次来马岛的同事,尝过他的手艺后,总忍不住惊叹。这顿用心做的员工餐,藏着企业对海外员工的细致关怀;而齐拴虎,正是把这份关怀落到实处的人——不管同事加班晚归,还是项目员工短暂停留,他和团队总等着准备着,确保没人饿着肚子。

食堂虽小,却不止是吃饭的地方:家乡味解了乡愁,节假时的相聚凝聚了人心,这里早已是传递“家”温暖的阵地。齐大厨或许没多想,但他做的每一口饭,都藏着能抵御千里万里山长水阔的“家”力量。

“食堂菜特别丰富,既能吃中国菜,还能尝当地味,心里暖乎乎的!”同事们说起他的手艺,满是认可。

传帮带:手把手教出个“洋徒弟”

36岁的马达加斯加籍员工RAKOTONDRATIARAY Hantanirina Marceline,有个特别的中文名叫尼氜娜。她在分公司食堂做帮厨,大伙私下里早把她当成齐大厨的“洋徒弟”。

“馅料要顺时针搅,才够劲道!”操作台上,齐大厨像调配调料般耐心,一会儿用普通话讲解,一会儿又无缝切换成半生不熟的马达加斯加语,手把手教尼氜娜拌馅、包饺子。没一会儿,案板上就排满了造型饱满、花边整齐的饺子——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2022年,尼氜娜加入分公司后勤团队时,还只会洗菜、切菜。三年里,齐大厨没藏过手艺:从调馅控盐,到擀皮包饺子,一招一式都比划着教。如今,尼氜娜早已成了后厨的得力帮手。

这份工作,让尼氜娜家的柴米油盐、孩子学费有了着落。她格外珍惜,也敬重齐师傅:洗菜切菜、刷锅拖地,每件事都做得认真仔细。

在分公司,像尼氜娜这样主动融入的外籍员工还有很多。分公司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而像齐大厨这样的中国员工,则用“传帮带”的耐心,把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属地员工。工作里的点滴交流,生活中的相互关照,都在书写着跨文化的温暖故事。

变身“托尼”:大厨搞定“头等大事”

齐大厨的“手艺”,可不止在厨房。下班后,他摇身一变,成了同事们的“托尼老师”,专解“头等大事”。

“都是手艺活,技不压身!”不知从何时起,他凭着一把推子、一块围布,把“战场”从灶台挪到了理发间,工余做起了免费理发师。

在国外待过的人都知道:国内稀松平常的理发,到了国外却成了既费钱又麻烦的“头等大事”——每月总得面对,却难寻合适去处。马岛的理发店不仅远,价格贵,语言沟通更是难题,同事们常为“头发长了”犯愁。

“看着大家头发乱蓬蓬的,影响心情也影响形象,我就想着搭把手。”齐大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探亲时,他特意从国内带回理发工具,业余时间对着视频琢磨理发技巧:从最初的“简单修短”,到后来理得有模有样,成了大伙信赖的“理发师”。

没有专业围布,就用干净的厨用围裙代替;理发前,他总会仔细问:“想留长点还是短点?”随后手起推落,像在厨房处理食材般利落——转眼间,乱蓬蓬的长发变成清爽的“型男”,同事们瞬间精神不少。“齐大厨的手艺,比外边专业理发师都不差!”刚理完发的老王对着镜子打量,一脸满意。

“要理发,找齐大厨!”大厨的“美名”早已传出厨房,有同事想给“辛苦费”,却被他坚决拒绝:“都是出门在外的兄弟,能帮上忙比啥都强。”不管是分公司员工,还是项目一线来出差的同事,只要开口要求理发,他从不推辞——哪怕牺牲午休时间,也会把对方的“头等大事”办得妥妥的。

一把推子,理出了同事们的精气神,也把异乡的弟兄们拧得更紧。面对大家的感谢,齐大厨总憨厚地笑笑:“不过是举手之劳!”

在马达加斯加,在公司各海外项目上,像齐拴虎这样的后勤职工还有很多。他们的岗位不显眼,项目庆功时他们也不在聚光灯下的C位,但他们和所有建设者一样,用勤劳的双手、豁达的心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一样闪耀着奋斗之光。他们以微小之力融入团队,聚沙成塔、砥砺前行,筑起了公司一座座的海外工程建设里程碑,为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壮大倾注了一份智慧与力量。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齐拴虎在包饺子

尼氜娜在厨房准备佐料

齐拴虎为同事理头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