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筑水脉 双线攻坚势如虹——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B5标段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5-04-02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李雪 字号:[ ]

三月春雨润八桂,铁军鏖战北部湾。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B5标段现场,随着最后一个接口顺利对接,铁山港支线和北海城区支线管道顺利完成15公里安装任务——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项目双线施工总量成功跨越50%里程碑。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为广西迄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的跨区域调水工程,承载着构建"两横八纵"水网格局的战略使命。公司承建的B5标段是北海片区的"咽喉工程",包含铁山港支线25.684公里、北海城区支线5.948公里的输水管道建设,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北海市主城区68万居民生活用水紧张问题。

自2024年7月中标B5项目后,项目团队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先后经受住超强台风、甲流疫情等考验,克服战线长、地质复杂、征拆难度大等难题。通过科学组织和高效执行,项目团队在8个月内连续攻克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大型设备进场、首节管道安装等10余项重大关键节点任务,在城市水资源的建设历程中书写了新的速度奇迹。在施工建设中,全体建设者齐心协力、奋勇拼搏,以“日均推进150米”的施工速度全力冲刺,用责任与担当在这片热土上筑起保障供水的“生命线”,展现了新时代水利建设者的卓越风采。

三难叠加砺锋芒 狭路相逢勇者胜

面对工期紧、征拆难、施工技术难的三重挑战,项目经理吴华胜的激光笔重重地落在作战图上:“这是块"三难"叠加的硬骨头啊!”

工期紧。北海市年均降雨量达1800毫米,在22个月的合同工期里,受雨季、台风季等因素影响,实际有效施工天数不足500天。这意味着每天必须完成常规项目1.5倍的进度才能赶上工期。征拆难。铁山港支线建设需横跨2个县区、3个镇、16个行政村,涉及近千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征地拆迁协调难度犹如"针尖绣花"。施工难。施工技术层面存在富水区管道敷设、深基坑支护等6类高危工序交叉作业,加之技术工人资源紧张,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组织难度。

面对多重挑战,B5标段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突破困局。在不足500天的有效工期内,项目部精心谋划,采取"见缝插针、分段突击"的施工策略,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针对广西地区雨季长、降雨量大的特点,项目部未雨绸缪,在雨季来临前就提前储备充足的建设材料,科学优化施工流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实行轮班作业,全力抢抓进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项目部创新实施"双岗双检"制度,并在铁山港支线管道安装等关键施工区域设立党员责任岗,为项目建设筑牢安全质量防线。在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下,铁山港支线创下了单月铺设2.6公里管道的施工纪录。

针对富水区管道敷设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技术团队严格执行“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落实超前支护管控、分层分段开挖控制、防水结构精细化施工等措施,并严格实施"三检制度"。同时,在施工现场建立“明白卡”,对管道安装、回填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进行详细解读,精细到压路机的碾压次数都要详细记录,确保每道工序均实施精细化管控。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创新推出"夜校培训"模式,利用晚间时间组织集中培训,并建立线上学习群,共享技术规范、施工动画等资料,便于大家随时巩固学习。此外,领导班子每周带队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当日作业内容,利用"班前10分钟"进行技术交底,重点讲解支护参数、开挖控制要点及应急措施。通过建立"交底-施工-反馈"闭环,确保当日问题当日整改。过程中,项目部累计优化施工方案8项,培养技术骨干10余名,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为了保障项目建设,项目部组建征地协调小组,按乡镇划分责任区,分片推进征拆工作。征拆办公室里,气氛总是紧张而热烈,电话声此起彼伏,人员进出频繁。项目部副书记郭小成紧盯着电脑屏幕,无人机拍摄的拆迁户位置影像在屏幕上循环播放。一旁的办公桌上,近千份征地协议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次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远超想象。彬池村欧老太爷的祖传土地,他要高于补偿标准三倍的征地款。”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从今天起,大家分组行动,挨家挨户走访拆迁困难户。咱们要把工作做细,从县里到镇里,再到村里,多听听群众诉求,集思广益想方案、谋对策,在保障百姓利益的同时推进征迁工作。”

此后的日子里,征地协调小组的成员们奔波在各个乡镇。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半年后,郭小成的办公室里传来了好消息。

“郭书记,全部拆迁协议都签完了!而且实现了‘零上访’!” 小组成员兴奋地冲进办公室,挥舞着手中的文件。

千钧重担淬匠心 质安双优树丰碑

在铁山港支线施工现场,身穿红色反光背心的质检员正手持钢卷尺,对管道连接处缝隙进行第3轮校核。"现场管道连接处缝隙绝对不能超过3毫米"现场质检员刘砖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日37项质量检查结果。

"累计浇筑1.06万立方米,垂直度偏差严格控制在1‰以内"质量副经理张文光带队正在逐项核验混凝土浇筑记录。

为兑现"工程质量全优"承诺,项目部以QHSE管理体系为纲,系统构建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通过深入分析工程特点和质量管控要点,量身编制了《质量管理制度汇编》,细化27项管控标准,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各项质量标准在施工各环节得到刚性执行,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制度保障。

面对复杂施工环境,项目部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行监督+服务的管理模式,打造样板工区;全线统一设置定型化防护栏,部署智慧工地平台(含人员定位、车辆进出管理、视频监控等系统),并配备隧洞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及一键报警装置。在关键区域设置"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动态公示牌,并编制《岗位安全操作可视化手册》。项目部累计纠正不规范操作147次,实现连续240天"零违章"。通过"周检查、月评比、季考核"的递进式管控,项目部连续实现7个月保持"零事故"。

旌旗漫卷再冲锋 水脉通联惠民生

夜幕下的施工现场灯火如昼,焊花飞溅中映照出一张张坚毅的面庞。测量员小王手持测量仪在泥泞中反复校核数据,汗水浸透了反光背心;技术部杜应军带领着技术部人员还在深夜加班,显示屏的蓝光映照着密密麻麻的施工图纸。这支队伍既以拼搏精神攻克技术难题,又以'民心工程'理念化解征拆矛盾,更通过'智慧工地'建设实现效率与安全双提升。

"困难再大,大不过我们的决心;任务再重,重不过我们的担当。"吴华胜的话道出了一线建设者的心声。在连续奋战的日夜里,项目部全体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用匠心筑就民生工程,用汗水浇灌八桂大地的水脉。

如今,这支建设劲旅正以更高的标准、更饱满的热情持续推进工程,他们的身影与机械轰鸣声一起,奏响新时代水利建设的奋进乐章,为环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三月春雨润八桂,铁军鏖战北部湾。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B5标段现场,随着最后一个接口顺利对接,铁山港支线和北海城区支线管道顺利完成15公里安装任务——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项目双线施工总量成功跨越50%里程碑。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为广西迄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的跨区域调水工程,承载着构建"两横八纵"水网格局的战略使命。公司承建的B5标段是北海片区的"咽喉工程",包含铁山港支线25.684公里、北海城区支线5.948公里的输水管道建设,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北海市主城区68万居民生活用水紧张问题。

自2024年7月中标B5项目后,项目团队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先后经受住超强台风、甲流疫情等考验,克服战线长、地质复杂、征拆难度大等难题。通过科学组织和高效执行,项目团队在8个月内连续攻克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大型设备进场、首节管道安装等10余项重大关键节点任务,在城市水资源的建设历程中书写了新的速度奇迹。在施工建设中,全体建设者齐心协力、奋勇拼搏,以“日均推进150米”的施工速度全力冲刺,用责任与担当在这片热土上筑起保障供水的“生命线”,展现了新时代水利建设者的卓越风采。

三难叠加砺锋芒 狭路相逢勇者胜

面对工期紧、征拆难、施工技术难的三重挑战,项目经理吴华胜的激光笔重重地落在作战图上:“这是块"三难"叠加的硬骨头啊!”

工期紧。北海市年均降雨量达1800毫米,在22个月的合同工期里,受雨季、台风季等因素影响,实际有效施工天数不足500天。这意味着每天必须完成常规项目1.5倍的进度才能赶上工期。征拆难。铁山港支线建设需横跨2个县区、3个镇、16个行政村,涉及近千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征地拆迁协调难度犹如"针尖绣花"。施工难。施工技术层面存在富水区管道敷设、深基坑支护等6类高危工序交叉作业,加之技术工人资源紧张,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组织难度。

面对多重挑战,B5标段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突破困局。在不足500天的有效工期内,项目部精心谋划,采取"见缝插针、分段突击"的施工策略,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针对广西地区雨季长、降雨量大的特点,项目部未雨绸缪,在雨季来临前就提前储备充足的建设材料,科学优化施工流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实行轮班作业,全力抢抓进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项目部创新实施"双岗双检"制度,并在铁山港支线管道安装等关键施工区域设立党员责任岗,为项目建设筑牢安全质量防线。在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下,铁山港支线创下了单月铺设2.6公里管道的施工纪录。

针对富水区管道敷设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技术团队严格执行“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落实超前支护管控、分层分段开挖控制、防水结构精细化施工等措施,并严格实施"三检制度"。同时,在施工现场建立“明白卡”,对管道安装、回填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进行详细解读,精细到压路机的碾压次数都要详细记录,确保每道工序均实施精细化管控。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创新推出"夜校培训"模式,利用晚间时间组织集中培训,并建立线上学习群,共享技术规范、施工动画等资料,便于大家随时巩固学习此外,领导班子每周带队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当日作业内容,利用"班前10分钟"进行技术交底,重点讲解支护参数、开挖控制要点及应急措施。通过建立"交底-施工-反馈"闭环,确保当日问题当日整改。过程中,项目部累计优化施工方案8项,培养技术骨干10余名,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为了保障项目建设,项目部组建征地协调小组,按乡镇划分责任区,分片推进征拆工作。征拆办公室里,气氛总是紧张而热烈,电话声此起彼伏,人员进出频繁。项目部副书记郭小成紧盯着电脑屏幕,无人机拍摄的拆迁户位置影像在屏幕上循环播放。一旁的办公桌上,近千份征地协议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次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远超想象。彬池村欧老太爷的祖传土地,他要高于补偿标准三倍的征地款。”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从今天起,大家分组行动,挨家挨户走访拆迁困难户。咱们要把工作做细,从县里到镇里,再到村里,多听听群众诉求,集思广益想方案、谋对策,在保障百姓利益的同时推进征迁工作。”

此后的日子里,征地协调小组的成员们奔波在各个乡镇。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半年后,郭小成的办公室里传来了好消息。

“郭书记,全部拆迁协议都签完了!而且实现了‘零上访’!” 小组成员兴奋地冲进办公室,挥舞着手中的文件。

千钧重担淬匠心 质安双优树丰碑

在铁山港支线施工现场,身穿红色反光背心的质检员正手持钢卷尺,对管道连接处缝隙进行第3轮校核。"现场管道连接处缝隙绝对不能超过3毫米"现场质检员刘砖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日37项质量检查结果。

"累计浇筑1.06万立方米,垂直度偏差严格控制在1‰以内"质量副经理张文光带队正在逐项核验混凝土浇筑记录。

为兑现"工程质量全优"承诺,项目部以QHSE管理体系为纲,系统构建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通过深入分析工程特点和质量管控要点,量身编制了《质量管理制度汇编》,细化27项管控标准,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各项质量标准在施工各环节得到刚性执行,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制度保障。

面对复杂施工环境,项目部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行监督+服务的管理模式,打造样板工区;全线统一设置定型化防护栏,部署智慧工地平台(含人员定位、车辆进出管理、视频监控等系统),并配备隧洞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及一键报警装置。在关键区域设置"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动态公示牌,并编制《岗位安全操作可视化手册》。项目部累计纠正不规范操作147次,实现连续240天"零违章"。通过"周检查、月评比、季考核"的递进式管控,项目部连续实现7个月保持"零事故"

"在征迁量最大、地质最复杂的标段,项目部团队能够实现零事故、零投诉,展现了国企担当啊!环北公司常务副指挥长伍国有这样肯定。

旌旗漫卷再冲锋 水脉通联惠民生

夜幕下的施工现场灯火如昼,焊花飞溅中映照出一张张坚毅的面庞。测量员小王手持测量仪在泥泞中反复校核数据,汗水浸透了反光背心;技术部杜应军带领着技术部人员还在深夜加班,显示屏的蓝光映照着密密麻麻的施工图纸。这支队伍既以拼搏精神攻克技术难题,又以'民心工程'理念化解征拆矛盾,更通过'智慧工地'建设实现效率与安全双提升。

"困难再大,大不过我们的决心;任务再重,重不过我们的担当。"吴华胜的话道出了一线建设者的心声。在连续奋战的日夜里,项目部全体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用匠心筑就民生工程,用汗水浇灌八桂大地的水脉。

如今,这支建设劲旅正以更高的标准、更饱满的热情持续推进工程,他们的身影与机械轰鸣声一起,奏响新时代水利建设的奋进乐章,为环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