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上的守望者

发布日期:2025-03-27 作者:袁沛 字号:[ ]

在水电十四局亭子口灌区项目施工建设一线,有这样一位青年党员,用行动诠释责任,以坚守彰显担当,他就是吴朋,一位渡槽上的“守望者”。

重任在肩,勇挑渡槽安全重担

2023年7月,吴朋初到亭子口灌区项目部时,便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重担。作为一名安全员,施工现场就像是一个充满未知挑战的战场,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每一项工序都关乎着工人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自己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安全的守望者,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2024年7月,吴朋迎来了新的挑战——负责唐家沟渡槽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座渡槽是项目部的“卡脖子”工程,安全风险至关重要。在前往唐家沟渡槽之前,项目经理对吴朋说:“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小吴,安全是渡槽的命脉,派你过去,就是希望你能够把党旗插在风险最前线,就是要求你要对工人们的生命安全负责任。”

虽然早有预料,但实际到了现场后,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心头一紧。唐家沟渡槽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高山之上,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作为全线的关键工程,唐家沟渡槽位于总干渠第九流量段,设计流量48.3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52.44立方米/秒,进、出口底板高程分别为386.392米、386.116米,全长共828米,最大架空高度77米,共划分21跨。渡槽基础为承台桩基础,槽墩采用实体墩或双端圆弧渐变薄壁空心墩,槽身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第1—19跨采用DZ50—1800型造槽机浇筑施工。

唐家沟渡槽槽身存在架空高度高、跨度大、种类多、截面大、变化多等特点,这对于一名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攻坚克难,铸就坚实安全防线

面对这种施工难度极高,安全管控系数极大的情况,项目部选用了DZ50-1800型造槽机,其最大浇筑跨径50米,浇筑后单跨最大混凝土重量约1800吨,整机重量约1300吨,能有效解决槽体跨度转换、适应厚度变化等问题,可适应高架空、大流量、大荷载、大跨度、复杂变化的简支U型薄壁渡槽施工。

但造槽机结构复杂,且此前项目部既缺乏高大渡槽的施工管理经验,也缺少系统化的安全操作指南。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工人们戏称“爬一次渡槽,半条命交给老天,半条命交给小吴”。

面对工人们的玩笑,吴朋却不能不当真,他深知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2024年9月,吴朋在每天例行检查中发现存在高处作业隐患,立即叫停作业。他顶着工期压力,连续两周攀爬在40米高的造槽机上,逐项排查主结构、电器系统和液压系统,记录32项风险点。

“安全不能靠经验,必须标准化!”此后三个月,吴朋成为了造槽机上的“钉子户”,吴朋联合其他党员、团员,白天爬造槽机,逐项检查、记录数据,晚上观看案例,整理资料。那一段时间,同事和工人们常见他蜷在设备夹缝里写写画画、拍拍照照,有时连吃饭休息也顾不上。

直到2024年12月,一本60页的《造槽机施工安全管控手册》放在会议桌前,大家才晓得吴朋编制出了首个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手册——涵盖施工前期准备、造槽机作业、设备管控及维护三大模块,100余张示意图、10项检查表、13个环节。

该手册被推广至项目全线,成为施工人员必学的“安全宝典”。“以前觉得什么手册都是走形式,还不如我干了这么多年,现在才知道这是保命符!”曾满腹牢骚的老张,如今每天开工前都要翻翻手册,心里才踏实。

党支部书记评价说:“这是用党员的责任心,给冷冰冰的钢铁装上了预警神经,填补了设备安全管理的空白,更是党建与生产融合的典范。”

创新引领,推动安全培训变革

渡槽施工高峰期,众多工人交叉作业,安全风险陡增。吴朋发现部分工人因文化水平低,对安全交底、培训常常左耳进右耳出。2024年10月,他主动向党支部提议:“安全教育必须接地气,要从说教式转变成沉浸式,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吴朋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认可,项目部开展了新一轮的“安全革命”。

设立“党员安全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吴朋带头承包风险最高的作业面,每日与工人同进同出,现场纠正违章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积极参加“安全隐患随手拍”“党员身边无隐患”活动,累计查找整改问题45项。

改进安全警示教育。在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时,从以往为工人念PPT、读文件改为了组织观看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等安全警示教育视频,更加直观地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开展情景化培训。利用项目的“安全VR体验馆”,设计高空坠落、火灾逃生等多个场景培训,要求全员过三关:党员带头体验、班组长通过考核、违章者强制复训。截至2025年3月,体验馆累计培训600余人次,习惯性违章发生率下降90%。

打造积分激励制度。推行“安全行为积分卡”,将安全行为与实际奖励挂钩,激发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水平。

组织安全家书活动。鼓励工人子女、配偶通过书信、视频、绘画等形式表达对亲人的安全期盼。通过亲情浸润,将冷冰冰的安全规章转化为有温度的情感契约。

一轮组合拳下来,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质的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转变。

党建领航,凝聚安全文化力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吴朋的故事在工地传为佳话。他的坚守不仅避免了各种潜在事故,更让“党建进工地”从口号变为行动。如今,项目部已经形成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各项奖牌表彰也已经填满了项目部的荣誉墙,并成为了“党建+安全”的标杆。

但是吴朋知道,安全永远没有终点,党支部“引天河·润初心”的党建品牌,引来的是天河,坚守的是安全,滋润的却是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那份初心和使命。渡槽跨山海,党建连人心。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继续在渡槽上守望,为工程建设筑牢安全防线,让党旗在工地一线高高飘扬。

吴朋检查造槽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