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2日,刚果(金)卡南加道路保通项目顺利通过临验。这条承载着当地民众“通途”期盼的梦想之路,也浸润着公司海外员工匠心与汗水的拼搏之路。回望几个月来紧张施工的那些日夜,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建设者的身影,那些深藏心底的滚烫故事…… “牛犊”的烦恼 现年35岁的朱原厂,是首次出国到非洲工作的典型代表。自今年4月18日进场以来,给大家的印象是“这小伙子变化很大”。每次他从大桩号回PK82营地都要找我聊几分钟工作和生活的体会。 “老杨,现在我觉得有点尴尬,刚来没几天我就闹了个笑话:为了方便现场施工,领导安排我去PK119营地住,第一次出国总感觉到哪里都‘不安全’,一出门就紧张和害怕,我一到那边看到营地的简陋(土坯茅草房)就害怕和失落,脑海中萌生打道回府的念头,甚至还在几位师傅面前闹小孩子脾气。现在想起来非常愧疚……”这是性格有点桀骜的小朱第一次从PK119营地过来押油车时跟我说的话,感觉这“初生牛犊”的心理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小朱出国前在其他事业部从事施工质量管理及土工试验工作。“刚出来,给我冲击最大的是语言关,之前上学的时候学的是英语,在国内工作的那几年几乎没用过,出来的时候英语几乎都还给老师了。来到这边,领导让我做油料管理,同我手下的油罐车司机和几个小工的交流,刚开始只能借助谷歌翻译,但由于保通路上没有网络,可把我难死了!我只有和他们实物对照和比,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记……” “出国之前,我想得很简单,出来工资高,工作单一,每天可以接触到一些新奇的人和事。可事实上,近半年亲身的体验,这边的工作和生活是我出国前无法想象的。”小朱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由于保通项目的工作性质,我们搬迁营地五六次了,由于这边会出现特殊天气——我们的简易住房屋顶被暴风雨摧毁是常有的事,记得那天傍晚6点多在PK174营地,大家正准备开饭,突然一阵暴风雨将我们的营地住房的铁皮瓦掀翻了,屋子里所有的物件顿时被淋湿,餐桌上的饭菜被雨水泥浆污染了,辛苦一天了,看到这样,我‘死的心都有了’,等大家收拾完东西,坐在搬迁的车上,饥肠辘辘的我痛哭了一场……” “来到这里工作,不只是简单地工作,每个人的身上都要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有时候你可能是厨师、理发师、后勤管理员、采购员等,还得随时关注和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来到非洲,体验最深刻的是疟疾和伤寒疾病,这也是每一位在非洲工作员工的一大痛点,没有人能够回避这样的疾病和困扰!” “我虽然在这边呆的时间不长,可我还是觉得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富有挑战性’,特别是每次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那个时候能够真正体现出人的价值和品尝人文关怀的甜头!” 最后一句话令我不由得抬眼再打量这位年轻后生。他其实也是项目部的典型代表,他们肩负工作和家庭责任,在前行的过程中遭遇过这样那样的烦恼和困惑,然而他们在不断成长…… 探索者的喜悦 这里所说的“探索者”就是保通项目的年轻总工陈发旺。这位来自云南玉溪年仅30岁的年轻人,看上去一脸的“稚嫩”。你可别被他的“娃娃脸”“欺骗”了,在工作中他可不简单! 因卡南加保通项目是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重要品牌项目,对于提升公司在刚果(金)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公司力推的“短频快”管理试点项目。面对“项目部要进一步加强和业主、监理以及中刚基建公司沟通,加快项目结算,尤其道路维护费用,争取提前实现结算,争取项目利润实现突破”的要求,这位总工在工程计量方面铆足了干劲,想尽了办法去实现。 “保通项目自今年7月份开始人力和设备均已到位,现场的每个班组都铆足马力、马不停蹄地‘向前冲’,每天的施工计量工作我必须紧紧跟上!”陈发旺说。 “现场监理共6人,前期大家互相不熟悉,现场监理的工作方式已经严重影响我们后续工作面的开展,因工期压力大、对施工黄金期的把握不足,我必须主动跳出来跟现场监理周旋,尽可能‘让现场监理适应我们的施工节奏’,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现场监理沟通和交往,其中的艰辛和难处,我都体会到了。” “由于道路保通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工期短、战线长、班组多),我们应该寻求更优的计量方式,在监理组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计量的时候,我会让各施工班组把当天的工作内容和数据如实详细地写进施工日志,每个涉及计量的部位拍测量照片记录下来,这些数据我会及时分享给监理组核对,存在异议的地方我会和他们及时到现场核实。” “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现场监理转,时间久了,他们都能适应中国人的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工作起来他们也觉得这样的工作方式也很轻松,也大大提升保通项目工程计量效率,基本实现项目的推进与计量的及时跟进,保障了项目如期完成临验。” 几句话,他把这几个月以来的努力和付出描述得很清楚!我只能感叹公司年轻一代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在这短暂的几个月中,陈发旺的外语沟通能力、与现场监理人员打交道的“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令人钦佩和羡慕! 继续加油,年轻的探索者们! 带头羊的蜕变 我所说的“带头羊”,就是现年37岁的项目经理梁腾龙,人高马大,典型的“高富帅”形象。 初见梁总是今年4月底我到项目部报到那天,年轻热情和谈吐走心是他给大家总的印象。 “老杨,您的大名早已耳闻,欢迎您加入我们这个团体!”,一个“您”字把我炸晕,年轻人比较谦虚。 “我们项目是今年1月15日才正式启动,今年3月份正式开工,这边条件比较艰苦,由于道路破烂不堪,生活物资贫乏,大量生活物资须从金沙萨采购,饮用水、肉类和蔬菜要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卡南加市采购,由于路况太差,外出采购比较艰难。当地只能买到木薯叶、红薯叶等,天天吃这些也不行,希望您帮忙把大家的生活搞起来,想办法多买点肉类和禽蛋,加强员工营养摄入,减少或避免大家罹患疟疾和伤寒等疾病。” 时间久了,我们之间更了解对方了。 “2025年1月7日,我告别故土,踏上了这片炙热的非洲大地,迎接我的是6个月完成3600万美元产值的硬性指标,以及设备、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的双重困境!初到项目部,眼前的景象比预想中更严峻。施工路段分散在偏远乡村,卡南加市依旧是个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连接刚果(金)两大城市的道路泥泞不堪和寸步难行,物资匮乏和价格偏高则是该地区的典型特点。人、机、材资源的匮乏加上工期紧,我整夜难眠,脑海里反复盘算着如何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啃下这块硬骨头’!” “设备方面采取国内采购、当地紧急采购、当地租赁等方式解决,统一优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人员方面我们采取‘骨干带徒’模式,挑选15名有潜力的当地班组长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对紧急项目的重视,确定任务目标,鼓励员工设置‘攻坚奖金’,为了满足工期要求,我们实行‘两班倒’制度,24小时不间断施工,夜间施工时,工地上的照明灯连成一片,宛如白昼。8月底,项目进入冲刺阶段,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我主动对接业主方,多次沟通协调,提前收回2-6期297万美元工程结算款,确保了材料供应和工人工资发放。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25年10月2日,项目顺利通过临验,正式进入养护阶段。当业主代表在验收报告上签字时,面对平整宽阔的保通道路,想起多个日夜的坚守与拼搏,感慨万千。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团结的团队,就能迎刃而解。” “如今,站在这片我们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我深知这份成绩属于每一位奋斗者。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攻坚经验,继续在海外工程的战场上勇敢迎接下一个挑战,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我将要用实干书写更多精彩答卷。” 是的,再多的辛苦和苦难,经历过后,就是一种积累和历练,这是好事! 我抬起头,仿佛眼前飞过一对对美丽的蝴蝶…… 刚果(金)卡南加道路保通项目已顺利进入维保期。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这里工作过的每一位员工都是非常优秀的,大家都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体验过这边的艰辛、收获过这里的快乐而倍感自豪!带着这份自豪和快乐,大家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朱原厂与属地同事 陈发旺在施工现场 梁腾龙(中)在工作中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