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临沧光伏项目的山坡上,吊车忙碌、焊花闪烁、机器轰鸣,与现场的忙碌交织出一片蓬勃景象。而在一片片光伏蓝海之下,还有一种更细微的声音在悄然流动——那是人与人之间滋长的理解与信任。为拉近指挥部管理层与施工班组之间的距离,构建互助共赢、和谐融洽的现场氛围,临沧指挥部组织开展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与施工班组“结对子走亲戚”活动。 从“面对面”到“心贴心” 活动启动后,指挥部结合各工种实际,科学匹配结对名单,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机制。与以往会议室、办公室里的沟通不同,这一次的“走亲戚”,是真正走进施工班组的生活、走进施工现场的交流。管理人员带着笔记本,走进宿舍、来到食堂,和工友们围坐在一起,聊生活、谈安全、拉家常。从食堂饭菜的味道到生活中的洗浴热水,从项目施工进度到工资发放,这些看似细小的话题,却真切触动着大家的日常生活。“以前有些意见不太好说,也不知道该找谁反映,更担心说了之后能不能解决。现在领导主动来找我们聊,很多事都能当面提,也能尽快帮我们解决。”一位钢筋班组长笑着说。 许多管理人员也在交流中有了新的体会。有些问题,在与工友面对面的交谈中变得具体而清晰。一次饭后的闲聊、一次工地施工间隙的走访,都让他们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也看见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在施工现场找到答案 “脚上沾满泥点子,心里才有金点子。”这句话成为许多管理人员的共同感受。那些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凭空出现在办公室里,而是藏在施工现场的脚印中,埋在工地现场、工友们生活的点滴里。 管理人员走进施工作业面,与工友并肩干活,蹲下来实地查看基桩浇筑、支架安装、光伏板吊装等,听取一线工友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样的过程中,许多“老问题”找到了“新答案”。 有的管理人员发现班组生活区部分排水不畅,便立即协调机械进行疏通;有人注意到项目现场夜间照明不足,当晚就联系后勤部门加装灯具;还有人听到工友抱怨热水管经常晃动,很快便安排专人进行加固改造。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让工友们感受到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有人在乎,有人在听,有人去解决。 脚上带着泥土,心里才会更亮堂。走一趟现场,不只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理解、感受那些在风里、在阳光下忙碌的身影的想法与难处。这些看似棘手的难题,往往就在一次次实地查看、一次次面对面交流中被化解。 比起空想,带着泥土气息的行走,本身就是孕育智慧的土壤。“实践出真知”,所谓“金点子”,无非是在一次次实地走访中将工人师傅的“问题、建议”放在心上,把现场的情况记在脑中,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更清晰、更可靠。 在倾听中凝聚力量 “结对子、走亲戚”,看似一场普通活动,做起来却是一次“心对心”的碰撞。 指挥部结合各项目节点,组织了“安全大家谈”“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项目现场简易的会议棚里,管理人员和工友围坐一圈,讲施工、谈安全、聊生活,也讨论如何提前防范安全质量问题。老班长分享自己的“土办法”,年轻技术员讲述新思路新方法,气氛轻松,却能碰撞出真知。 “以前觉得领导就是发任务的,现在发现他们也愿意听我们说,也在切切实实地帮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一位浇筑班长笑着说。 “只有真正走进去,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难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一位现场管理员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一次次的交流,让项目现场管理变得有温度。工友们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遇到问题不再沉默,而是主动提建议、想办法。管理从上到下的那根线,被信任一点点拉近,现场的氛围也随之改变。 让“走亲戚”成为一种习惯 临沧指挥部将“结对子走亲戚”活动纳入管理人员考核,实现“问题收集——反馈——整改——回访”的闭环管理。意见建议定期汇总、分类处理,交由技术、安全、后勤等部门落实,整改结果及时公示,形成“问题有人提、事情有人办、结果有回音”的闭环机制。行动不是做样子,也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要融入日常。如今,许多管理人员已习惯到项目现场随时走一走、问一问情况。有时候只是十分钟的对话,却能换来工友一天的好心情。他们的走访日记上,写着一行行朴实的记录——“宿舍照明已恢复”“安全围栏加装完成”“工资问题已协调解决”。这些事虽小,却让工地更顺畅,让人心更安定。 在党建引领下走得更远 临沧指挥部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在“结对子走亲戚”活动中,党员干部始终走在最前面。他们既是现场管理者,也是问题协调员、情绪安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指挥部党支部牵头设立了党员先锋岗、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主题党日共建等机制,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党员带头深入施工面,带头巡查安全隐患,带头解决工友诉求。有的党员帮助新入场工人熟悉操作规程,有的主动协调生活区用水用电问题。一个党员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个面,形成了党建引领、全员参与的良性氛围。 “我们走的是一条用脚丈量的路,也是一条用心连心的路。”指挥部党支部书记这样说。 如今,“走亲戚”不仅是联系工友的方式,更成为凝聚队伍、检验党建实效的载体。它让管理更接地气,让党建更有“人情味”,也让党的旗帜在项目一线更加鲜亮。 如今的工地上,总能看到这样的身影:有人蹲在沟边对照图纸查看施工情况,有人拿着笔记本记录现场建议,有人从生活区带回一沓沓反馈表。灰尘落在衣服上,鞋底印在泥地里,脚步深浅不一,却都通向同一个方向——让管理更贴近现场,让关心落到实处。 阳光透过光伏支架缝隙洒在地面,工友们在光影间忙碌,笑声与焊花交织。管理人员的脚印遍布在山坡间,那些脚印,不只是来去的痕迹,更是一种态度。真正的管理,不在办公室的纸上,而在工地的泥土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交流里。 脚上沾了泥,脑子里才能有真点子。临沧指挥部用这样的方式,把制度变成行动,把规章变成关怀,让理解和信任,一点一滴地落在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切实传递到每一位一线建设者心中,最终凝聚成推动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和谐建设的强大合力。 “结对子走亲戚”活动(一) “结对子走亲戚”活动(二) “结对子走亲戚”活动(三)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