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自我托举”之路 ——黔南抽蓄项目新员工百天成长记

发布日期:2025-11-04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李晓华、姜丽苹 摄影:李晓华 字号:[ ]

当“00后”“100天”“大山深处”这组词汇同时出现,你会联想到什么?

走进黔南抽蓄项目的建设一线,答案已然揭晓——在层峦叠嶂的贵州大山里,黔南抽蓄项目的“00后”新员工们,用100天的时间完成了一场从青涩到坚韧的蜕变。

工地上的“篮球小子”——雷林

“刚到项目部那几天,辗转反侧睡不着!”初入职场的雷林,被“如何规划未来”“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学习”的难题困住。面对陌生的工地环境和繁杂的测量工作,他想大展拳脚,却不知从何下手。

但迷茫从没有困住这个乐天“行动派”。白天,他紧跟老员工爬大山放线、进地下厂房找点位,追问图纸细节、学实操技巧,把课本理论一点点融进施工实践里。夜幕降临,篮球场上的肆意奔跑成了他的解压“法宝”,和同事们抢球、传球、投篮,汗水浸透球衣的瞬间,疲惫与孤独全被抛在脑后。

“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快速找到话题,融入团体的感觉特别好”如今的雷林,不仅在项目部找到了“篮球搭子”,也摸清了工作节奏、找准了自己的成长路径。

“i人”变“e”人——蔡笑影

“文件流程摸不清,不好意思总是问别人。”综合管理部的蔡笑影,入职就遭遇了“行政小白”暴击。文书整理、后勤协调、公文写作,没有经验让内敛的她一度手足无措。

“一次报销中,因不熟悉流程导致单据整理混乱,前辈没有责备我,而是一步步教我如何分类、如何填写,还分享了很多工作小技巧。”蔡笑影说,因为大家的耐心和包容,慢慢融化了她的拘谨。此外,部门里的前辈们经常组织团建游戏,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聊家常,渐渐地,她不仅能在工作中与同事们顺畅沟通,在生活中也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熟悉环境后,蔡笑影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新员工培训时,提前列计划、对接会议室和餐饮,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前头。当看到培训顺利开展,蔡笑影感受到了“把事做好”的成就感,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在“试错”中成长——赵欣宇

“太多知识需要学习,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刚毕业的赵欣宇第一次走进工地,面对施工现场的复杂环境、繁多的机械设备隐患排查任务,一度陷入短暂迷茫——“这和书本上的差距太大了。”不仅如此,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沉重责任感,更让他倍感压力。

一次大意粗心给了他深刻教训:整理安全资料时填错关键数据,幸好师傅及时发现才没酿成大错。从那以后,“细致”成了他的座右铭:把繁杂资料分类做成台账,方便随时查阅;对照安全规范反复研究,每条条例都烂熟于心;现场巡查时,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每次去现场都能学到新东西,这种获得感让我越来越有动力。”工作后的赵欣宇,经常跟着师傅下工地,每次都会把师傅说的每句讲解、每个要点都默默记在心里,在一次次现场的摸爬滚打中,凭借刻苦认真的态度,他很快就掌握了日常工作检查的要点。而如今,曾经“压力山大”的赵欣宇,已经成长为大家信赖的“靠谱小伙”。

严于律己的“J”人——熊阳涛

参加工作后的熊阳涛,负责物资供应和设备调配,工作内容琐碎却不容马虎。为了不耽误进度,他养成了每天早起梳理任务的习惯。而深夜的办公室,也常常亮着一盏灯——那是他在埋头“充电”。读《论持久战》,让他学会了坚持,每当物资对接遇到阻碍,他就耐着性子一次次跑工地、反复修改资料;读《普雷格庄园迷案》,则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面对繁杂的台账,总能处理得条理分明。

食堂,也成了他的“咨询中心”。和同事们围坐一桌,吃着可口的饭菜,聊聊工作难题、分享读书心得,不知不觉收获更多。如今的他,早已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各类物资事务,成了部门里名副其实的“得力干将”。

“告别了依赖父母,靠自己养活自己,感觉特别踏实。”熊阳涛笑着说,拿到第一份工资时,他第一时间给父母转去了一部分。看着父母回复的消息,他体会到:原来成长,就藏在这份反哺的喜悦里。

“沟通有一套”——冯相所

刚负责对接施工队伍的冯相所,一上来就遭遇了“信任危机”。要求施工队按规范调整钢筋布置时,带班师傅看他是个“毛头小子”直接说:“这么干,没问题!”无论他怎么解释,对方还是不配合调整。

但冯相所没有气馁,他一边虚心向老职工请教和工人们沟通的经验,一边啃透施工图纸,摸清每个钢筋布置的细节,同时又时时关注现场,主动帮工友们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等到再次对接工作时,他换了一种方式:先听工人们讲工地上的困难,再结合具体案例,耐心解释规范背后的道理。渐渐地,他去现场时,工人们会主动和他打招呼,遇到问题也愿意第一时间和他沟通。如今的冯相所,已经在工地上稳稳地扎下了根,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现场协调达人”。

“多主动和大家聊聊工作中的问题和生活中的趣事,距离自然就拉近了。”如今,他不仅和同一批的新员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还和项目部的老员工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三个月时光淬炼,成长的印记清晰可辨,雷林已经找到了平衡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法,冯相所学会了有效沟通,赵欣宇则在安全管理中更加游刃有余……新员工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项目建设的广阔天空中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批年轻人有干劲、肯学习、懂协作,他们的成长就是项目的希望。”正如项目前辈们所说那样,这群青年们用奋斗击碎迷茫,用真诚凝聚力量,用坚持收获成长,一直走在“托举自己”这条路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