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了”到“做好”:曲靖管理处用“双满意”书写服务新答卷

发布日期:2025-08-07 信息来源:曲靖管理处 作者:汤雪萍 摄影:杨清涛 字号:[ ]

“匡师傅,您放心回师宗,有我们,有我们管理处在,您父亲的后事我们来办。”3月8日,水电十四局退休职工匡世林家属匡宁东一封感谢信寄到管理处:“你们像家人一样,替我们跑完了最难的一段路。”这是曲靖管理处深耕“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正从一句口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温度。

 党建“方向盘”:把服务扎进泥土里

“岗位再小,也是群众看党组织的窗口。”管理处党委书记蒲军常向大家说起这句话。今年以来,管理处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三会一课”搬进服务现场:在退休职工体检排队处开“微党课”,在调解邻里纠纷的社区里办“主题党日”,帮助解决已完成退休社会化移交人员变更居住地诉求等等。“过去学文件,现在围着群众转,党员们知道了‘为了谁’。”老党员张春梅感慨。

如果说服务退休人员是为他们筑牢晚年幸福的“保障线”,那么服务职工更像是为他们撑起干事创业的“动力伞”。既要搭建成长平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更要关注职工的日常需求,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单位这个大家庭里有归属感、成就感。年初,管理处收到在岗职工毛奎患脑溢血7次住院金额达33.9万元,个人支付达6.59万元的单据,家属为支付高额的住院费和后续的治疗费发愁,恰逢云南省医疗互助报销系统关闭,管理处医疗互助代办点在第一时间做好登记工作并安抚好家属。2月14日,系统开库后第一时间为其报销了3.06万元住院医疗费用,23日,家属收到此笔报销补助金额,暂时缓解了家庭燃眉之急。

支部建在科室上、党员亮在岗位上。管理处设“党员责任区”,从政策咨询到矛盾调解,从群众诉求到党员领办。今年1至7月,党员带头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达126件,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这一进步既体现了工作举措的实效,也反映出职工群众对我们服务的认可在不断加深。接下来,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把细节做得更扎实,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让职工满意度持续往高处走。

立足“岗位实践”强担当,打好服务“组合拳”

“双满意”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管理处全体职工把岗位当战场、把任务当使命,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发力,从服务最薄弱的环节突破。一是聚焦“急难愁盼”,做优“暖心服务”。突出服务的情感价值,不仅解决问题,更让服务过程充满人文关怀,尤其对特殊群体的结对帮扶,诉求回应做到耐心细致。切实体现“问题解决+情感共鸣”的服务理念,这样的定位让管理处工作更精准、贴心,真正拉近与不在岗员工等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二是紧盯“长效常态”,做好“精细服务”。建立部门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将“双满意”目标明确,让服务从“做了”向“做好”“做优”转变。

凝聚“多方合力”聚动能,激活服务“源动力”

“双满意”实践离不开管理处团队的协作,更需要群众的参与。管理处以党建带群建、以共建促共治,让服务提质增效有温度、有力量。一是党员带头+职工跟进,筑牢“责任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锚定低效资产盘活目标,引导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把“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与主题党日活动聚力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着力做好“一件事”,切实推行“知道做到”企业文化,真正为企业减负增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在组织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期间,管理处从精心组织到时间安排、从沟通协调到安排专人全程陪同,每一处细节所彰显出的人文关怀,无不让老同志们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永远在路上:把终点变成新起点

“双满意”没有休止符。管理处最新统计的“问题清单”上,仍有存在面对“数字服务”方面的待解难题:如何为异地居住的退休职工提供“云服务”?如何让“数字鸿沟”不成为“服务鸿沟”?党委书记蒲军说:“我们要用‘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换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

从“做了”到“做好”,曲靖管理处用一次次静水深流的行动证明:只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再小的岗位,也能写就大写的“满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