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从“匠心摇篮”到“国家级标杆”

发布日期:2025-04-22 信息来源:机电安装公司 作者:李琳梓 字号:[ ]

晨雾初散,金沙江峡谷已被飞溅的焊花点亮,机械嗡嗡轰鸣声、电光滋滋迸发声不绝于耳。已是机电安装公司总工程师的张晓东依然不忘初心,时常穿梭在施工一线,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2019年以来,在张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长为技术骨干,更在技术创新和攻关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从“匠心摇篮”到“国家级标杆”,这位国家级技能大师以“传技、攻坚、树人”为刃,在水电行业之脉络上凿刻出一道道深嵌于时代的印记。

人才培养:传一人精一技,带百人强一业

2019年,“张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间占地210平方米的工作室,不仅是技术攻关的阵地,更是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张晓东始终以“立足公司实际、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复合人才”为理念,在人才培养领域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答卷:2020至2024年间,为公司和社会培养了中级工24人,高级工11人,技师4人,高级技师5人,特级技师1人,云南省技术状元2人,云南省技术能手6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

从焊枪尖端的星火,到机组运作的轰鸣,这些徒弟各自在一线挑起了技术攻坚的大梁。有人擅长高水头、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安装技术,熟练掌握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工艺,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助力工程建设;有人主攻高精度焊接,在紧迫的工期下,仍能以“零瑕疵”的技术啃下电站机组安装硬骨头。他们以技术攻关主力军的身份,成为水电建设技术版图上不可或缺的坐标点。

张晓东坚持“体系化培养”,以行业标准为纲,构建人才阶梯式成长路径,致力打造水轮发电机组安装领域的人才高地。编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试题库、规范等级认定工作,统一技能评价标尺,为人才培养提供权威依据;开发培训课程32学时,并在集团广泛应用,为人才培养提供课程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他重点针对机电安装工艺、焊接工艺、金属结构制作安装等多种类目,结合现场培训教学、“钉钉”视频授课等形式,累计开展4次培训活动,受训约180人次,不仅加深了施工人员对关键工序节点和质量控制要点的理解与记忆,更为现场实际操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切实提升了工程实施的精准性和标准化水平。

“技术能突破天花板,但人才才是行业的根基。”张晓东深知技能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钉钉”直播平台上,他的《水轮发电机安装技术规范培训》及《水轮发电机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培训》课程准时开讲,这场直播,吸引了百余名技术人员在线学习。他不遗余力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与知识,逐一对课件中的图纸和表格进行拆解,随时解答弹幕提出的问题,直播结束后,学员们均表示“张总这些干货能直接对标实际工作中的安装难题,听得懂、用得上。”

在高技能人才的进阶培养方面,张晓东更注重实践与交流的深度融合。他鼓励工作室成员主动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高技能人才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积极利用体系内审、技术质量巡查等机会,通过跨项目部的技术交流与经验共享,促进团队成员在施工工艺、创新方法及人才管理上的多维提升;举办焊接技能比武等竞赛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现能力、提升自我的实战舞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张晓东的带领下,他的弟子们也逐渐长成了独当一面的中坚骨干,主动承担起“传帮带”责任,纷纷用自己的力量为公司培养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形成了“传一人精一技,带百人强一业”的薪火盛景。

技术攻关: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

东北高寒地区冬季极端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施工环境恶劣。在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张晓东则面临着北方冬季施工厂房温度过低、有效施工期不足半年的一大痛点。张晓东带领团队扎根现场,设计出一种用于北方冬季施工厂房的保温封堵设施,有效隔绝冷空气,使地下厂房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大幅改善了施工环境,延长了有效施工期。该设施每年冬季为现场生产管理节省除冰费用20余万元,节省温控措施费用10余万元,节约人工成本约50万元。

张晓东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解决工程难题的利器,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完成工法9项,QC类成果3项,他研发的《地下洞室施工期污水循环系统处理技术》为企业节约了30余万元的生产管理费用;《地下厂房大跨度螺栓球钢网架高空滑移法施工工法》优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程周期,有效提升了产能;此外,获得《一种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废水循环利用的处理装置》《一种移动式操作平台》等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均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榜样典型:匠心铸魂,行业标杆

作为“全国技术能手”“云岭工匠”“电建特级技师”等多项荣誉加身的行业翘楚,张晓东以身作则,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卓越风范,以他名字命名的“张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公司技术攻关的核心阵地与人才培养的匠心摇篮。

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取得了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了多项技术革新,为企业降本增效助力赋能。同时,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机制,为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此外,张晓东积极参与电建集团组织的宣讲慰问一线行活动,深情讲述身边感人的奋斗故事,传播工匠精神与奋斗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室和企业的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

荣誉背后,是永不褪色的匠魂——无论是焊花飞溅的地下厂房,还是灯火通明的培训教室,他都秉持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榜样,不在奖杯与称号,而在于每一次技术突破的执着、每一名徒弟成才的欣慰、每一寸工程精度的苛求之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