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润公安·水渠通途“灌”荆楚

发布日期:2025-09-22 信息来源:华南工程公司 作者:相修华 字号:[ ]

俯瞰整片公安县荆江灌区,荆楚平原被纵横交错的渠道分割成生机勃勃的土地,犹如一个精妙绝伦的棋盘。

蜿蜒伸展的渠道恰似棋盘上纵横交织的经纬线条,主渠道如粗壮的“经线”,贯穿南北,为广袤大地输送着生命之源,是整个灌区水系的主脉络,掌控着全局的水流走向;支渠道则似细密的“纬线”,横跨东西,将主渠道的水精准地分流至每一块田畴,如同棋盘上细致的布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棋盘焕活:新棋路重塑老脉络

公安县荆江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其历史贡献不可磨灭。然而,历经70年运行,这一棋盘已然垂垂老矣。公安灌区项目部大刀阔斧进行系统性改造,用全新的棋技为这一棋盘镀上新的光彩。

公安灌区干支渠渠道淤塞,边坡塌方严重,形成接近垂直断面,不少渠道过流能力不足;大多数渠系建筑物为砖砌体结构,表层水泥砂浆抹面脱落严重,砖砌体外露,灌溉涵闸闸门砼碳化脱落穿孔,钢筋外露锈蚀严重,止水失效,漏水严重。更严峻的是,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维护,灌区实际引水能力已不足设计值的35%,无法有力承担抗旱防涝的功能。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水位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渠首引水闸自流取水难度,传统灌溉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挑战的交织,迫切要求对荆江灌区进行根本性改造,以恢复其水利命脉功能。

改造前的公安灌区,损耗严重的末级渠系如同一张“筛网”:70%的渠道为未经硬化的土沟土渠,渠道输水损耗率极高。如何做好防渗工作,真正做到节水?这道世界级难题,灌区改造团队亮出了“三步棋”:

第一步,下好防渗补漏“先手棋”。在末级渠系整治中,团队对渠道采取减糙防渗衬砌措施,采用施工工艺更复杂但工程寿命更长的预制砼六方块衬砌护坡。

第二步,下好加固根基“稳定棋”。针对渠道周边疏松土质,项目团队采用杉木桩组合支护,并分段抛石挤淤加固地基。在基槽开挖到位后,按照设计间距和深度,选用质量合格的木材,使用打桩设备将杉木桩垂直打入地基,增强地基承载力。

第三步,下好重塑经络“全盘棋”。项目部将过去“主动脉强、毛细血管弱”的输水体系,改造为全面通畅的配水网络。新建的智能分水闸可根据水情自动调节支渠流量,使每滴水都能精准“滴灌”到作物根系层。

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渠首引水闸加固、沟渠疏浚整治、灌溉泵站新建等任务,成功给这个“漏水的筛网”打好了补丁。公安灌区焕然一新,构建出高效节水、防洪排涝兼备的现代化灌区体系。

疏通经纬:新工法破除旧“梗阻”

公安灌区改造前,渠道破损、堵塞现象严重,如同棋盘上纵横交错的经纬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灌溉效率大打折扣。为了破除经纬的梗阻,项目部成员破除万难,创新工法,为江汉平原上的灌区棋盘带来一场彻底的大焕新。

作为公安灌区渠道重要的干渠之一,台河渠施工长度达到7.65公里,灌溉面积5万亩,是连接闸口镇三个村的大动脉。与之相邻的直台河渠于1958年开挖,多年来,修修补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整治。改造前,这两条重要干渠皆杂草丛生,到处是白色垃圾,无法清理,农田排灌困难。在整个公安灌区,存在台河渠和直台河渠这种情况的渠道足有94条,总长度超过405公里。公安灌区项目部需要在有限的工期内,完成这四百多公里渠道的疏挖、清淤和衬砌工作。

由于工程沿线堤内分布着密集的农田水系网络,部分区段更毗邻村庄民宅,导致材料设备运输及施工作业掣肘颇多——在渠道护坡阶段采用的混凝土六角砖重达约35公斤,其搬运效率低、所需劳动强度大;部分渠道的边坡区段存在渗漏隐患及滑坡风险,施工效率、质量控制受到严峻挑战。工期短、人工作业强度大、质量标准不稳定等多重矛盾,构成了制约渠道工程高效推进的障碍。

为了破除这些“梗阻”,公安灌区项目部创造性提出“长距离渠道护坡六角砖快速铺砌施工工法”,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实现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通过集成“滑梯输送-小车转运-夹具吊装”三级作业体系,结合专利装置与动态化资源配置,项目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六角砖自动化铺装体系,从六角砖的运输、吊装到铺设,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施工的自动化程度。

相比传统施工方法,项目部发明的这一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和设备租赁成本。在相同工程量下,采用新的工法可缩短20%工期,同时节约人工成本40%。此外,由于新工法提高了施工的自动化程度,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工程质量,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和产生的返工与后期维修费用,工程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重构棋阵:新漕渠提升效率

在灌区原有渠道布局的基础上,项目部更新了棋阵排列,拆除重建渡槽,让灌溉用水跨越地理障碍,高效、低损耗地到达农田。

公安灌区需拆除重建羊子岗渡槽和田家巷渡槽。两座渡槽都处于农田与村落交错区域,沿线一侧为简易机耕路,另一侧紧邻农田,部分段落距民居仅数米,且部分段落渡槽两侧存在架空配电线路,施工空间显著受限。项目部在渡槽排架柱施工中,利用工字钢与钢筋焊接形成标准化作业模块,通过钩状插销实现垂直方向堆叠连接,构建全封闭施工操作空间。同时遵循“基坑施工→基础处理→排架柱施工”的竖向施工逻辑,钢筋预制与基坑开挖同步进行,定型钢模板在地面预拼后整体吊装,实现各工序无缝衔接,缩短施工周期。建设过程中,施工噪声极大降低,周边居民投诉率为零。渡槽建设总工期较计划提前12天完成。

羊子岗渡槽和田家巷渡槽改造后,用U型混凝土槽替代了老旧的土渠,灌溉效率提升超30%。单次灌溉时间从3天压缩到12小时,两亩大的田块,只需半天就能整饬妥当,过去要浇三遍的田块现在两遍就喝得饱足。新渡槽投入使用后,不仅通水效率得到提升,节水效率也在同步提高——如今,公安灌区年节水可达120万立方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公安灌区渠道系统已全线通水并投入使用。公安灌区项目部圆满完成94条渠道、3座渡槽的改造工作;工作总长度超过405公里,包括疏挖311723米,脚槽244507米,护砌242607米……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背后,是项目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日夜兼程与默默坚守;是全团队齐心协力,以新思路促进高标准、新工法提升高效率、新漕渠打通高效能,为公安灌区疏通新的生命脉络。纵横交错的渠道焕然一新,与江汉平原一起组成一座泾渭分明的棋盘。汩汩清水在经纬间流淌,为164.3万亩农田的丰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江汉平原上这一盘“生命棋”气势恢宏地铺展开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