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年7月,在桂东南丘陵间的红土地上,一支建设团队以民生为笔,以协作为尺,在临时租地的经纬间,书写着新时代水利人的担当。他们用磨穿鞋底的奔走、说尽千言的沟通、温暖人心的服务,编织起北部湾水系的民生脉络。 工期迫在眉睫、征拆困难重重、技术挑战叠加——B5标段三难并立。来自环北B5的建设团队以昼夜不息的奋战,统筹全局的资源调配,凝聚各方的协作合力,为工程顺利推进夯基垒台。 扎根一线做先锋,攻坚克难显担当 在工程建设的经纬线上,郭小成用十二年光阴,将自己锻造成了一枚坚实的道钉——从锦赤铁路的宣传主办,到如今水利项目的副书记,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份刻进骨子里的工匠基因。 面对征地重任,项目部副书记郭小成带领团队直面征地难题,以政策为纲、以民生为本,通过科学管理与务实行动,在征地线旁,带领技术部、测量队、工区进行实地定点复测,整合卫星影像、地籍档案与实地测绘数据,建立电子化征地范围图与补偿测算表,确保使每个争议点都可追溯,每项标准都经得起检验。 政策是钢,但执行得带着体温。这是郭小成的工作准则。 在工程建设的征程中,郭小成带领团队直面复杂的群众诉求和政策难题。半年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项目沿线17个行政村。每到一处,他都坚持政策宣传+温情沟通的工作方法:白天带着测绘队实地丈量,晚上配合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开院坝会讲政策;既严格执行补偿标准办公,又耐心倾听群众诉求。正是这种工作方式,让团队在严守政策红线的同时,赢得了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半年完成2000亩征地任务,实现了零强拆、零上访的和谐征迁,为项目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地筑基拓新篇,技术赋能敢担当 2020年毕业于测绘工程专业的蒲雄,在湖南耒阳排水防涝建设项目中开启了他的职业征程。历经四年的锤炼,如今,作为B5标的综合管理部主任,他完成了从现场施工管理到市场开拓,再到征拆工作的转身,在基层实践中淬炼出技术+管理的复合型能力。 “把简单的事做精,把平凡的事做透,就是最大的不平凡。”这是蒲雄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对团队的要求。 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B5标段面临施工黄金期与农作物收获季重叠的严峻挑战。面对工期与农时的双重压力,白天,他作为项目专项收割队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协助农户抢收。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累计完成甘蔗收割400余亩、木薯200余亩,惠及当地500余户农户。夜晚,他要挑灯赶制协议,累计完成2500余份租地协议的精准编制与签订,确保项目推进与农民利益实现双保障。 以脚步丈量责任,用军魂铸就担当 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B5标段的征地拆迁战场上,退伍军人杨进文这位老兵勇挑重担,为这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顺利推进发挥着力量。 补偿款就是老百姓的定心丸。杨进文深知,协议付款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实则是征拆工作的关键枢纽。 数千份租地协议需要逐一完善签字、盖章并完成拨付流程,这位退伍军人拿出了绣花功夫,不厌其烦地跟进每个环节。从业主单位到监督评估机构,从政府部门到农户家中,他用真诚敲开了一扇扇门,用耐心化解了一个个疑问。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所有协议款项都如期汇入农户账户,数千份协议资料在复杂流转中保持完整无缺,创造了零差错的纪录。 截至2025年4月,B5标段已高效完成2000余亩临时用地签约,实现了零上访、零阻工的优异成绩。看着工程车辆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往来穿梭,杨进文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