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杏花岭区的高原褶皱深处,一场追光逐日的战役正酣。来自太原光伏项目部的青年追光者们正以奋斗之姿树起青春标杆,用实干精神诠释榜样担当。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在挑战前奋进,用青春和热血在黄土高原的光伏阵地上谱写一曲动人的建设之歌。 施工进度条的“开拓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悄然唤醒沉睡的黄土地。有一个身影,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外披荧光绿反光背心,已早早等在升压站的施工现场。今天他要参加某班组的班前会,再次交代挡土墙混凝土浇筑需注意的施工要点。他,就是工程管理部负责人——纪鹤鸣。 在盘溪河项目4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已然让他从一个“工程小白”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转战太原光伏项目后便开始独立负责工程管理部的大小事务。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的,干起工作可丝毫不含糊,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点质量瑕疵都别想在他这偷奸耍滑蒙混过关。 升压站工程是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的核心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项目采用边施工、边验收的方案,最大程度上让时间得到有效利用。这一方案如同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最大程度节省时间,但对各工序间质量和衔接的把控极高,随便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导致现场的混乱。纪鹤鸣深知其中的重要意义,频繁在各个施工点之间来回奔波,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了大半,但他无暇顾及这些。他全神贯注地检查每一面挡土墙的浇筑情况,期间不时与现场作业人员沟通交流,发现问题、现场整改。用他的专业和专注,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暮色四合,简单吃过晚饭后的纪鹤鸣并没有立即休息,转而来到办公室的他马上又投入到各类施工数据的汇总与分析中…… 与时间赛跑的“技术痴” 时间不语,总在流逝中回答所有问题。主持技术质量部工作的罗伟深有感触,“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和进度抢时间、和天气抢时间。”只有全力地奔跑,才能追上光的速度。 然而,现实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为残酷。在“山地光伏+农光互补”的模式下,面对项目地势起伏标高偏差较大、钻孔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钻孔难度大等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难题,如何加快建设进度,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都是不小的挑战。统筹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罗伟紧盯着图纸,为了找到最佳的施工方案,他反复翻阅钻研大量的资料,辗转咨询多方意见。夜色已深,罗伟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只见他仍对照着施工方案和各种技术数据,仔细研究、反复推敲。经过多方验证,项目技术团队最终放弃传统的“开台”施工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小蜜蜂”和潜孔钻施工,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保护光伏板下方原生态植被,实现农光互补的良好循环目标。 回望来时路,从最初面对项目图纸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罗伟的成长轨迹与光伏列阵同频共振。他的故事里没有散文诗,却写满“专注”二字——专注每一张图纸,专注每一个方案,专注每一组动态数据,专注在实战中锻造出更好的自己。 爱“找茬”的安全卫士 “快快快,福兴又来‘找茬’了,大伙快检查一下自己的安全帽、安全带……”瞥见何福兴越来越近的身影,工人老杨赶紧向附近的工友们通风报信。 “刘师傅,安全带得挂好了,要高挂低用……” “安全是项目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身为项目安全员的何福兴深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他看来安全管理并无诀窍,只有三个字:去现场。白天穿梭于各个工点的他用敏锐的眼睛和一丝不苟的态度,随时开启“找茬”模式:工人的安全帽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是否高挂低用,仓库材料堆放是否标准合规……正是何福兴的细致入微和严谨认真,让工地上的安全隐患无处遁形,为工程施工营造满满的“安全感”。在安全制度执行上,他也毫不含糊,坚决做到对各类安全违规行为“零容忍”。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只要触犯了安全红线,都必须接受惩罚和再教育,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同时他还借助于“智慧工地”的深度摸索和应用,在项目安全管理上融入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安全管理的“云端”把控。采用智慧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管,对光伏安装厂区和升压站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武装”,实时掌握工地人员分布、作业进度以及各项安全指标等,为项目安全管控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进一步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建设进度。 据悉,杏花岭区光伏发电项目总规划395MWp,一期规划建设200MW。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输出清洁绿色电能约267910MWh,节约标准煤约8.33万吨,将进一步缓解当地供电紧张状况,提升清洁能源的开发与生产能力,对优化当地能源结构,促进杏花岭区经济绿色转型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奋斗者,正青春。在项目接下来的征程中这些新时代的青年建设者们将继续以青春之我,持奋斗之心,攻一切难、克一切险,用团结奋斗和创新创造在黄土高原上串联起共同富裕的纽带,确保每一项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让青春在书写中国新能源发展生态答卷中持续闪光。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