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藏地秘境,极地那曲。”那曲市地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水电十四局承建的西藏在建最大风力发电项目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便坐落于那曲市南部高原草场上,海拔4600~4850米,比市区平均海拔还要高出100-350米。在这里,水电十四局人持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悄然间将一座又一座“高原大风车”拔地而起! 向苦而行,扎根高原 超高海拔决定了项目建设的超高难度,缺氧和失眠等高原反应严重;现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效率低下;常年低温天气,对混凝土浇筑影响较大;地处高原草场腹地,生态环境脆弱,环水保要求高。 面对这重重困难,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向苦而行,毅然决然投身雪域高原,没有丝毫退缩。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李石磊常说:“我们项目的全体员工都是水电十四局的‘斗士’,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没有一个人有一丁点退缩的念头。” 当地人常说:“那曲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那曲冬季气温平均在零下二十五度左右,氧气极为稀薄,加之大风天气多,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发烧,极易引起脑水肿、肺水肿等病症。2024年冬天,项目副经理陶健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皑皑的白雪,带领着一批“先行军”跑步进场来到了那曲。前期勘察、修建营地、对接业主等,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即使是日常身体素质很好的陶健也“遭了殃”,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最终诊断为因高原反应引发的脑水肿和肺水肿。一出院,他又奔赴项目一线指挥工作。他说:“工期就是命令,工地就是战场,作为一名党员和项目副经理,我必须冲在前面!” 攻坚克难,决战高原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全体参建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高原奋斗精神,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以“争当出头鸟”的胆识,聚焦工程项目建设,抓实抓牢工程质量安全,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各项工程建设。 4月28日,首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 6月28日,升压站综合楼顺利封顶; 7月25日,首台风机吊装完成; 8月31日,桩基工程完工; 9月23日,风机基础施工完成。 一项又一项的工程节点顺利完成,为工程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每一个节点完成的背后,是全体参建职工充分发扬水电十四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的生动写照。思想上有困难,项目经理就带头组织领导班子与员工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困难,对员工进行疏导,解决问题。工作上有困难,面对“气温低、地质条件差、混凝土稳定性和耐久性问题、大风天气下风机吊装的稳定性”等问题,项目部组织召开技术交底会,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技术讨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生活上有问题,项目部为员工宿舍配备制氧机、加湿器、取暖器等设备,力求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住宿环境;藏地高原地区,物资菜品供应较为困难,特别是新鲜蔬菜、水果更是难上加难,项目部尽全力保障食堂菜品供应,力争让员工吃上新鲜、可口的饭菜。 困难面前不退缩,重任之下担得起,艰苦之中守得住,攻坚之时冲得上。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以“海拔高境界更高,挑战高斗志更高”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推动着色尼曲果嘎姆风电项目各项工程有序建设。 接续奋斗,“电”亮高原 步履不停,奋斗不止。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后续建设将重点围绕“推进风机吊装、集电线路铺设、升压站建设及调试”等工作,继续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后续各项工程建设。通过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吊装方案,强化施工管理,落实关键节点控制等,有序推进风机吊装工作;扎实开展集电线路开挖、电缆铺设、接头处理等工作,全力推动集电线路铺设工作;积极抢抓施工黄金期,铆足干劲,加快推动升压站建设及调试工作。 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部干部职工平均年龄35.4岁,正是实干担当的大好年华。同时,工程项目建设已进入大干快上的关键时期,各项关键节点正有序推进。水电十四局人将持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早日实现项目并网发电目标,有效缓解当地冬季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满足用电需求,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贡献水电十四局力量。 撸起袖子加油干,鼓足干劲再出发。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全体干部职工将持续奋斗,做到“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推动项目建设早日成功并网投运,为藏区同胞送去温暖与光明,将电建“电”成功点亮秘境高原! 色尼区曲果嘎姆风电项目 项目营地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