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隧道深处灯光如昼。一个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关键、最艰难的地方——他身材不高,但步伐坚定,目光如炬,无论是协调施工进度,还是解决技术难题,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不容置疑的底气与力量。他就是奔波于水电十四局佛坪抽蓄项目一线的生产副经理——宋建军。 黄河少年,水利初心 1986年,宋建军出生于河南三门峡一个淳朴的家庭。自幼受黄河文化的浸润,他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2011年,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加入水电十四局,从此踏上了一条与山川和江河为伴的征程。临行前,父亲宋玉清只说了一句话:“不管走到哪,把活儿干实在。”这句朴实无华的嘱咐,成了他一生恪守的准则。 他从最基层做起,最早参与的是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他很快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生产管理部副主任。但他并没有停止脚步。在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专业,继续深造。他说:“干这一行,技术和管理都要不断更新,我不能掉队。” 扎根新疆,百炼成钢 2015年,宋建军受命奔赴新疆,参与KS隧洞工程建设。该项目地处天山深处,环境恶劣,地质复杂,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均温差极大。许多初到的技术人员因适应不了艰苦条件而选择离开,但宋建军留了下来,这一待,就是近十年。 “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他从质量管理岗位做起,白天进隧洞、晚上看图纸,在现场连轴转。隧洞内粉尘弥漫、噪音震耳,他却笑着说:“听不到钻机声,我反而睡不着。” 在面对新中标的S3-1项目需加速推进前期准备工作,以及KS段Ⅸ标TBM因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影响导致进尺基本停滞的双重压力下,宋建军勇于担当、不推不拖,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有效破解难题,保障了现场施工的有序推进。在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成功穿越了具有高风险的TBM瓦斯地层和非常规不良地质地段。瓦斯突出期间,共发生塌方6次,刀盘及护盾被困5次,其中包括2次大规模塌方:一次塌方长度达24米,最大深度约15米;另一次长度16米,最大塌腔深度约12米。面对瓦斯浓度反复波动的严峻形势,在接连不断的风险与挑战中,宋建军始终信念坚定,带领一线人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安全顺利地解决了瓦斯问题,共同渡过了难关。 2019年,他升任生产副经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年冬天,极端寒潮导致施工管线全部冻住,他组织职工用棉被裹管道、烧热水化冰,自己连续三晚睡在调度室,确保未延误一天工期。 十年新疆,十年青春。他从一个白净的河南小伙,变成皮肤黝黑、眼神刚毅的“隧洞硬汉”。在他带领下,喀双隧洞多个标段屡创佳绩:T5标段实现高精度贯通,KS10标段月进尺创下纪录,Ⅸ标段更是被评为“样板工程”。他也因此被誉为“KS隧洞的定海神针”。 转战佛坪,再挑大梁 2024年底,宋建军再次响应公司号召,转战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担任生产副经理。这是西北工程公司首个大型抽蓄项目,标准高、任务重、意义非凡。他深知,这不是普通项目,而是要打造成“国内抽蓄项目第一名”的标杆工程。 面对挑战,宋建军没有丝毫犹豫。一进场,他就提出:“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他迅速熟悉现场、梳理工序、优化资源,推行“网格化+清单化”管理方式,将任务分解到每个班组、每个人;实施“三班倒”连续作业,24小时轮值盯控关键节点,自己更是常常深夜突检工地,手握电筒、满脚泥泞。 在他带领下,佛坪抽蓄电站通风兼安全洞顶拱开挖半孔率达98%,平均超挖仅7cm,创行业纪录;引水调压井检修路隧道单月进尺222米,108天精准贯通,提前41天完工,成功举办两场样板观摩会,成为行业样板。成绩的背后,是他几乎不休的日夜。他说:“工程人的时间,是按节点算的,不是按日历算的。” 家是软肋,也是铠甲 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宋建军,谈起家庭却总是语气温柔。妻子彭金花就职于水电十四局后方,一人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的重任。她常说:“他是为国家建工程,我不能拖他后腿。” 由于常年在外,宋建军很少能陪伴家人。每次视频,孩子们总会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他总是笑着说:“等这个洞打完了,爸爸就回来。”父亲宋玉清偶尔会问他:“你那洞,挖得顺利不?”——这是父子之间独特的关怀方式。他把对家庭的愧疚,转化为工程上的精益求精。他说:“我干好每一个工程,也是在为家人的未来铺路。” 山河之间,铁汉柔情 如今的宋建军,依然每天穿梭在佛坪项目的隧洞中。身影在灯光下时而拉得悠长。与岩石、钻机、图纸为伴,他常说:“我这一生,注定是要与山打交道、与水共命运的。”话语虽朴素,却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很少谈论个人荣誉,每次提到项目进展,总是把“我们”挂在嘴边。“没有团队的配合,我一个人什么也做不成。”他深知,每一个开挖断面顺利推进、每一次提前贯通的背后,是无数水电人共同的汗水与智慧。 有人说,他是一盏灯,照亮了隧道,也照亮了后来者的路。 而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水电人,在做我应该做的事。” 宋建军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宋建军在厂房 | ||||
【打印】 【关闭】 |